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11月2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耶利米書第四章注釋

耶利米書 第4章

仇敵必如雲上來(四1∼31)

  神向猶大全國和耶路撒冷的人民再一次傾吐出他的心聲──若然他們悔改,祂定會遵守從前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

 .悔改的前景(1∼4)

  以色列人若要得疬神的愛與應許,他們一定要有真正的悔改──除掉可憎的偶像與有關的習俗,自行割禮(表示個人與神立約),除掉心中的污穢。否則他們必不能回歸本土,反會被滅。

 .猶大國的審判(5∼22)

  5∼18節清楚地記載猶大國將會面臨列國的侵略和蹂躪,「獅子」可能是指亞述及巴比倫,它們都是北方的強國。神用不同的景象來形容猶大國受審判的可怕程度。祂以整個統治架構的消滅;侵略者有如一陣強烈的熱風、如恐怖的烏雲、如旋風的戰車、比鷹更快的馬匹來形容侵略的厲害。

  知道自己的同胞將要遇到這殘酷的收場,愛國的耶利米能不悲痛欲絕(19∼22)?他只有大聲呼喊,冀望猶大國民醒悟。

 .一線曙光(23∼31)

  這段是較為特別的經文,乃是一段抒情的詩,記載將來猶大滅亡的實況。地空虛混沌(有如創一2的情形)、天上無光、地震、全地空空如也、一物無存,這是一幅極恐怖的景象。神對猶大像是全無憐憫,但神並不是真的殺盡趕絕,祂會保留一些選召出來的人(這是所謂「餘數」觀念的來源)。

祈禱 多謝主,不斷的給我悔改的機會,願每次的教訓都能成為使我更認識主的階梯。──《新舊約輔讀》



第四章一節 「耶和華說,以色列阿,你若回來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遷移。」

第一句「你若……」應分為兩句:「你若回來」,「回來就得歸向我」,所以這一句實際是前後兩短句,完成一整句。以色列人若真正悔改,回來必須有正確的目標、認定神。只歸向神,沒有其他的想法,只一心一意歸向神,才是真的悔改。

若除掉偶像,你就不致遠離我。在我眼前除掉,那麼你就願親近神,不致遊移不定,就不被遷移了。偶像的可憎已在前兩章說得很楚,神決不願看見這些可憎之物。96可憎之物好像利未記七章廿一節所說的,是不潔之物,例如地上爬行的,是不潔可憎之物,是不可吃的(利十一41)。凡供奉巴力之物也是可憎的(何九10)。在本書十三章廿七節異教迷信邪淫更是不潔可憎惡的。因此這些必須除去,任它們遷移,人們卻不可隨從,只應親近耶和華。

第四章二節 「你必憑誠實、公平、公義,指疬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列國必因耶和華稱自己為有福,也必因他誇耀。」

指疬耶和華起誓,表明絕對誠實,不可虛謊。起誓的話:「耶和華活疬」,在舊約有四十三次之多,而在耶利米書中有九次。「活」可能是名詞,所以中譯詞為「永生的耶和華」。97以耶和華的名起誓,可見這是何等慎重與真誠。98十誡中的第三條誡命是人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出廿三7),所以這樣起誓是十分鄭重的事。

誠實、公平、公義這三者特別強調。公平、公義是相同的(廿二3、15)。誠實是可靠可信賴的。有這三項,表明非常重要,而且是絕對的,最要緊的,最完整的,甚至說最基本的。

列國必看見以色列蒙福,也來切求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而列國必因以色列得福。這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創十二章及廿二章),所以這福分的應許一直延續下去,直到今日。

凡蒙福者必因神誇耀。誇耀是引以為榮,也是十分歡樂的經驗。可見神的福分不僅給以色列,也給萬邦。以色列回轉悔改是多麼重要,本國復興,萬邦得福。

第四章三節 「耶和華對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說,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

第三、四節詩文中,有兩個重要的隱喻,是以色列必須聽命的:開懇荒地,心受割禮。

開墾荒地,與何西阿書十章十二節一樣。這荒地可能不是從未開墾的處女地。大概以前開墾,只是許久荒廢,而且荒廢太久,無法耕種。現在必須重新開墾,大力挖掘將土塊耙鬆,才可下種。不然撒在荊棘中,根本不會生長,因為荊棘足以阻止種子的滋長(賽五6,卅二13)。主耶穌講撒種的比喻,也是提到撒在荊棘中無法生長。所以耕耘的事必須澈底,不可只求表面。

耶利米現在直接了當對猶大耶路撒冷說話。他們以往的罪惡太多,荒地一片荊棘,無從撒種,也不能耕耘。現在必須做澈底的功夫。

第四章四節 「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的污穢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們的惡行發作,如火怄起,甚至無人能以熄滅。」

自行割禮歸耶和華,耶和華是施割禮者,受割禮是分別出來歸於神,是分別為聖的行為。申命記十章十六節:你們要將心?的污穢除掉,這就與本節的要義完全一樣。心潔淨了,耶和華才可將律法寫在上面(卅一32)。這是耶利米論新約的話。

其實割禮並不只在以色列,其他外邦也有這習俗。但是如果割禮只有外表的,那就毫無意義可言。耶利米書九章廿五節:「我要刑罰一切受過割禮,心卻未受割禮的。」因此心受割禮更加重要(申三十6;利廿六41)。耶和米書六章十節:耳朵都得受割禮。

四節下可謂是廿一章十二節下的話。神的怒氣好像火怄起來就無人可以熄滅。這又是以賽亞書一章卅一節的話。在阿摩司書五章六節:約瑟家像火發出,無人撲滅。那鴻書一章六節,也有類似的話:祂的忿怒如火傾倒。

神的忿怒如火怄起,無人能以熄滅,可見烈火的猛勢是人無法逃避的。這是因你們的惡行發作。惡行若不除去就成為怒火焚燒的燃料。



91 M.A. Fishbane, "Abbreviations, Hebrew texts",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Supplementary Volume, 4.

92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22引用Rashi。

93 O.J. Baab, "Inheritanc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2, 701-702.

94 F.J. Goldbaum, "Two Hebrew Quasi-Adverbs l-v-n and -k-n".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23 (1964) 135.

95 T.W. Overholt, The Threat of Falsehood, A Study in the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Jeremiah, 1970, 86-104.

96 J. Pedersen, Israel: Its Life and Culture, 252, M.H. Lovelace, "Abomination",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1, 12-13.

97 M. Greenberg, "The Hebrew Oath Particle Hay / He{",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76 (1957) 34-39.

98 M.H. Pope, "Oaths",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Bible, 3, 575-577.



*本段概要(二1-四4)

本段重點是「回來」,北方人應從被擄之地歸回,與猶大聯合,同在耶路撒冷敬拜耶和華。猶大也應回來歸向神,重建聖約的關係。

以色列人的問題,其實從列祖的時代已經開始了。耶和華在發問:你們的列祖見我有什麼不義,竟遠離我(二5)?耶和華與以色列好似夫婦的關係,妻子不貞,必須被休(三1)。但是神希望她以色列呼求祂(三4)。神的意願是以色列願意恢復聖約(三19);要她真實地悔改(三22-25),所以祂多次呼喊以色列,好似父親呼召背道的兒女一樣(三12、14、22),因為若不回來,祂又怎能醫治她呢?

先知在指責與籲請的雙重任務下,表達耶和華的心意。在呼籲中,仍念念不忘曠野的日子,那時以色列還有幼年的恩愛,以後才背道離開神(結二十13)。耶利米雖然比以西結溫和,因為以西結認為以色列背道是在曠野時就開始了。事實確是如此,如果研讀民數記,看到以色列人的怨言不順服,以致許多人倒斃在曠野。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都有這樣的論述:「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麼?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來三17-19)但是他們在曠野的不信從,比起以後拜偶像的叛逆,還不致墮落如此!

在指責中,以色列犯屬靈的淫亂,他們好像娼妓那麼無恥(二20下、24、25)。他們受外邦人欺凌,仍那麼作賤,任他們摧殘(二14-19、36-37),實在令人痛心!但是以色列人仍不肯認錯(二23),雖然證據確鑿(二25、31),不肯在神面前自卑,不僅使耶和華困惑難解,甚至感到傷懷(二32)。

在法庭的審問下,以色列極力為自己爭辯,但是所說的卻自相矛盾(二23、25),罪狀益彰(二13、18),實在無法逃罪。耶和華說出她犯罪的動機,是明知故犯的罪狀(二20、23、25、31);也讓她看清罪的後果,就是尋求外邦的援助,終久失敗(二18)。這些都是他們無法否認的。歸根結底,他們叛逆不忠,遠離耶和華。他們不肯再歸屬於神(二3),不願歸向耶和華(二31),以致神不僅傷心,而且生氣(二35)。

耶利米用極富想象的隱喻,有些取材於何西阿,在主耶穌的比喻未講之前,可說是最卓越的信息,尤其在於耶和華和祂的子民。



3.未來的審判(四5-六30)

自四章五節至十章廿五節都是有關審判的信息。這整段又可分為兩大段。四章五節至六章三十節主要的內容,可說是打仗與打仗的風聲,指未來的審判。這審判即將來到,無可避免。仇敵是從北方而來,尤其在四5-8、13-18、29-31、五6、15-19、六1-6、11-12、22-26(下一大段中有八10、14-17,九9-10,十17-22)。重點在四6,六22(以及十22)。

本段(四5-六30)有若干相同之處,如六章一節與四章五、六節相同,吹角警告。五章十節與六章九節都是論以色列是葡萄園。四章八節與六章廿六節都是哀歌。四章十四節與六章八節為呼籲悔改,予以嚴重的警告。四章十三節與六章四節,「哀哉」的宣告,「我們有禍了。」在四章十四節與六章八節的呼籲中,都呼喊:「耶路撒冷阿!」

在戬述方面,四章五節起將重點分別發展,在第六章就回復重述了。

(一)戰爭的號令(四5-31)

(二)轉去尋智慧(五1-9)

(三)葡萄園隱喻(五10-17)

(四)責備與警戒(五18-29)

(五)重複(一)戰爭的號令(六1-8)

(六)重複(三)葡萄園隱喻(六9-15)

(七)重複(二)轉向尋智慧(六16-30)

論北方的仇敵,在宣告者的口吻,似常有交替的發言。有時以先知宣講者的立場,有時卻轉至耶和華直接的言詞,由先知傳出。這就使信息更加生動有力,在詩文中的表達也特別秀美與雋永。



a.侵略的警戒(四5-10)

審判的信息已經在前幾章提出概要,現在自四章五節起再提警戒的話,勸導以色列人悔改,因為審判的日子近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迅速地來到。

本段的日期殊難臆斷,或在主前605年前,或在578年前,都是尼布甲尼撒軍隊來侵的威脅。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先知的信息以十分活潑的表象去描繪,戬述侵略的威脅更加有力。

第四章五節 「你們當傳揚在猶大,宣告在耶路撒冷說,你們當在國中吹角,高聲呼叫說,你們當聚集,我們好進入堅固城。」

這是一連串的命令詞:傳揚、宣告、吹角、呼叫,都是同一件事:警戒!戰爭已經來到,刻不容緩,因為若不準備,及時應戰,儘速逃脫,就來不及,必深受苦害。這實在是太緊張的事,怎可忽略?

吹角表明緊急的軍事行動(摩三6;珥二1)。有關聖戰的事,尤其重要(士七15-22)。吹角不一定只為軍事的,也為宗教的,是呼召人們悔改(珥二15)。

高聲呼喊人們聚集,集合在一起,才可有集體的行動,一齊進入堅固城。堅固城是安全的地方,好似約書亞記十章二十節所描述的堅固的城,是避難之處。耶路撒冷的聖所必將毀壞,那?再沒有安全(耶六1)。但是耶和華是我們的堅城,正如祂應許先知耶利米一樣(一18)。

第四章六節 「應當向錫安豎立大旗,要逃避,不要遲延,因我必使災禍與大毀滅,從北方來到。」

警戒的對象是錫安,所以要向他們豎立記號。這記號可譯為旗幟,或其他明顯的表記。如以賽亞書十三章二節及十八章三節,中譯詞仍為「大旗」,其實不一定指支派或家族的大旗,可能是火警的旗,甚至是火炬為記號。99火炬十分明顯,而且照耀得遠,從遠處可以看見,甚為收效。可見警告雙管齊下,吹角可以聽見,而且聲音傳到遠方;大旗可以看見,表記在高處,在遠地能夠注意(賽三十17)。100

災禍是從北方來到,這在先知蒙召時的異象中已經預告,有一個燒開的鍋從北而傾(一13)。這災禍是大毀滅。「大毀滅」是耶利米常用的字(六1,十四17,四十八3,五十22,五十一54),在西番雅書一章十節也有。「毀滅」可指骨的損傷(六14,八21,十19,參閱利廿一19「折斷」。)這也指瓦器打碎,如在以賽亞書三十章十四節。又可指牆的坍塌,如在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三節。一個城市淪陷,城牆必倒塌,家用的瓦器都打碎,無數的損失,大量的破壞,是一種極大的毀滅。國家的敗亡就是這樣普遍的現象與慘狀。

第四章七節 「有獅子從密林中上來,是毀壞列國的。他已經動身,出離本處,要使你的地荒涼,使你的城邑變為荒場,無人居住。」

以獅子喻為仇敵,在第二章(15節)已經論述了,不過此處的獅子(ala^)與二章十五節的kephirim不同,但內容是一樣的。從密林中上來,密林是這獸類隱藏之處,正如廿五章卅八節,詩篇十篇九節。獅子甚為兇暴,所以喻為侵略者最適當,必有很大毀壞的力量。

城邑會變為荒場,可見這?有諷刺的意味,因為城邑原為逃避之處,是堅固的城。但是堅固的城仍必毀壞,不能存留,完全成為荒廢之地,可見荒廢破壞之澈底。

第四章八節 「因此你們當腰束麻布,大聲哀號,因為耶和華的烈怒沒有向我們轉消。」

麻布是用山羊毛或駱駝毛製成的粗布。腰束麻布是舉哀的表現(六26,四十九3;參閱賽十五3,廿二12;哀二10;結七18,廿七31;珥一8等)。101

「耶和華的怒氣必定向我消了。」(二35)這是以色列人的想象。但是罪不除去,神的怒氣怎會轉消?所以這?的話也出現在以賽亞書五章廿五節下,九章十二節下,十七節下,廿一節下以及十章四節下。這句話可能在約西亞王宗教改革的背景(王下廿三36)。在歷代志下廿九章十節及三十章八節,記述希西家王宗教改革,「好使祂的烈怒轉離我們。」

耶和華的烈怒,描寫神的忿怒,好似烈火一般,不僅激烈,而且有毀滅的力量,如火一般,會燒毀一切,「我們的神乃是烈火。」(申四24;來十二28)。

第四章九節 「耶和華說,到那時君王和首領的心都要消滅,祭司都要驚奇,先知都要詫異。」

「到那時」有末事論的用語,但這未必指將來歷史的結局,此處可能只指不久的將來,尤其是猶大敗亡的時候。

君王首領是行政的領袖,祭司先知是宗教的領袖。這四種人幾乎包括所有領導的人物。這?說到君王和首領的心,這心可能與第四節所說的有別。在第四節的「心」是品格,這?是指勇氣或士氣方面,例如在以賽亞書七章四節,先知鼓勵君王不可心?膽怯。當時亞哈斯王的心與百姓的心跳動,好似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因為亞蘭與以色列北國給他們戰爭侵略的威脅。

祭司都要驚奇,是因恐懼而極其不安。同一個字也用於二章十二節。先知詫異,好似詩篇四十八篇五節所描寫的:驚奇喪膽,急忙逃跑。

他們都驚奇恐懼,無法自恃。約書亞記五章一節:約但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和迦南人的諸王,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他們的心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這描繪是相同的。外邦的侵略來到,猶大已經沒有那份鬥志。假先知與背道的祭司給予虛假的安慰,還不是遲早落空的麼?

第四章十節 「我說:哀哉,主耶和華阿,繝真是大大的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

「哀哉」是一種悲嘆的語氣,有時中文譯詞作「哎,主耶和華」(十四13),有時則為「主耶和華」(卅二17)。

以下的話:「繝真是大大的欺哄……」當然不是神欺哄,而是假先知。102如果這樣解釋,「繝」應改為「他們」。「欺哄」曾出現在創世紀三章十三節:「引誘」。在列王記下十九章十節亞述的拉伯沙基對猶大王希西家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又對猶大人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王下十八29)。可能這?也是向神的挑戰,神怎可容讓那些假先知說些虛妄的話欺哄人?

「你們必得平安。」平安也是安全,這是假先知說的: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十四13),因為刀劍已經觸及性命了。或譯:「刀劍已經觸及喉嚨了」。103

假先知的話實在是可驚駭可憎惡的事(五30)。耶利米甚至說,他們藉巴力說預言。當他們預言平安的時候,耶利米卻傳審判的信息。平安已經因罪而破壞與消失,災禍即將來臨,審判無可避免,先知仍極力勸導人們悔改,如不悔改,怎能逃罪呢?



99 J.A. Thom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1980, 220.

100 B. Couroyer, "Le ne{s biblique: Signal au enseigne?" Revue Biblique 91 (1984) 5-29.

101 W.L. Reed, "sackcloth",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147.

102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55引用Duhm, Cornill, Giesbrecht, Volz, Condamin, Rudolph。

103 G.R. Driver, Canaanite Myths and Legends, 1956, 167. L. Durr, "Hebrew nepes% = Akk. napis%tu = Gurgel, Kehle",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43 (1925) 262-269. note p.267.



b.審判的熱風(四11-18)

第四章十一至十二節 「那時必有話對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有一陣熱風,從曠野淨光的高處,向我的眾民颳來,不是為簸揚,也不是為揚淨。必有一陣更大的風,從這些地方為我颳來,現在我又必發出判語攻擊他們。」

「那時」與第九節的「到那時」有相同的涵義。時間是固定的,對象也是確定的,就是這百姓和耶路撒冷。

「熱風」是炙熱的狂風,發自乾燥的東邊,不如巴勒斯坦的風那麼潮濕。在巴勒斯坦,溫度升高攝氏十度,濕度可達百分之四十度左右。旅行者因熱風感到疲乏,而且在黃沙籠罩之下,十分不適。

這熱風可能指北方侵略者之暴力,掃蕩過來,「向我的眾民颳來。」「我的眾民」是一種親切的用詞,有譯為「我的女兒──我的子民。」104

這?熱風夾雜疬黃沙,是無法簸揚或揚淨的,所以這是帶來咒詛,不是福分,因為還有更大的風。

這更大的風也可譯為強勁的風吹來,105為我颳來,還不是向我吹來。神的審判也是先知所傳的,為要印證先知的信息,必需會有強烈的風,更加可怕的災禍,使眾民知道審判的來臨。

第四章十三節 「看哪,仇敵必如雲上來,他的戰車如旋風,他的馬匹比鷹更快,我們有禍了,我們敗落了。」

「看哪」,是為喚起注意,中譯詞有時省略,其實這常增加信息的分量(五14、15,六21)。

仇敵如雲上來,當暴風狂風來臨的時候,烏雲密佈(參珥二2)。戰車如旋風,暴風一般急馳而至,可參考以賽亞書五章廿八節。侵略者的馬匹比鷹更快(參哈一8)。撒母耳記下一章廿三節:「比鷹更快」表明十分迅速。

「我們有禍了」這是絕望的呼喊,在本書有二十六次。全部舊約共五十次左右,可見在本書的比重十分高,成為常用字。「我們敗落了!」或可譯為「毀滅了」。他們已經落在無法持久,不能逃脫的地步。

在四至六章的呼喊,表露極度的痛苦與失望:

四章八節:「因此」可譯為「哎呀!」

四章十三節:「我們有禍了,我們敗落了。」

四章二十節:「哎呀!」(在中譯詞並未譯出)。

四章卅一節:「我有禍了!我的心發昏了。」

六章四節:「哀哉……」

六章廿六節:「哎呀!」(在中譯詞並未譯出)。

第四章十四節 「耶路撒冷阿,你當洗去心中的惡,使你可以得救。惡念存在你心?,要到幾時呢?」

這是先知勸導的話,也幾乎成為代求的願望。他勸以色列人不可等到災害時悲嘆,卻應及時悔改。悔改必須從內心澈底洗除惡污,但是真正洗淨心中的罪惡污穢,只有神才可做到。這?的用語與詩篇五十一篇二、七節相似。此次「洗」字是十分疬重的用語,可參考二章廿二節。

心中受割禮,為除去污穢。洗心中的惡也是除污的實際。先知仍懷疬希望,切望百姓得以悔改,就有得救的可能。得救是神的行動:「拯救」(二27、28)。

惡念不可長存在心中,惡念不只是罪惡的念頭,更是詭計,以罪惡設計或計謀都不可存在。六章七節:耶路撒冷好似井水一樣,從?面湧出惡來。這樣的情形不可再堅持下去。

可見災難審判雖即來臨,但是悔改並非不可能,也不會太遲,仍有機會。救恩的門仍是敝開疬,沒有關閉。所以先知不肯放棄,繼續呼籲。

第四章十五節 「有聲音從但傳揚,從以法蓮山報禍患。」

這是宣告審判的聲音,從但傳揚出來,「但」是以色列的極北端,所以從但到別是巴,是從北到南的全境(參考撒上三20)。

以法蓮山是在示劍的中心(書二十7)。所以但與以法蓮兩地,是猶大看北方的代表地區,於是在那?宣布仇敵即將來到。

第四章十六節 「你們當傳給列國,報告攻擊耶路撒冷的事說,有探望的人從遠方來到,向猶大的城邑大聲吶喊。」

希伯來經文有「看哪!」他們必須將這信息帶給列國。但是列國究竟指那些國家呢?可能這是一個籠統的用語,指全世界,或是指遍處,在這龐大的法庭中要宣判。耶和華呼召耶利米為列國的先知,他的消息也必須傳到列國。

有人以為此處與其說「列國」,不如說「全國」,因為現在的侵略只指向以色列。106可能這是最好的解釋。

有探望的人從遠方來,深知仇敵的威勢,向猶大吶喊,表明事態的嚴重。向耶路撒冷宣告,事實上是向猶大的城邑遍告了。這是報告耶路撒冷被攻擊的事,大聲吶喊,是盼望大眾都加以注意,受警戒。這事已刻不容緩,實在是萬分緊急的。

吶喊似是守望者的責任。這吶喊的聲音是一種吼叫,甚至是驚呼。呼喊者可能在極度的恐懼與驚慌之中,過分緊張地呼喊。107

第四章十七節 「他們周圍攻擊耶路撒冷,好像看守田園的,因為他背叛了我,這是耶和華說的。」

在上節呼喊的人,與這?看守的人,似乎是有類似的責任,都是負守望的職分。在田園收獲之前,看守者必須防備竊賊與鳥類。108這?看守的人,也會像軍事上功能,如前哨的尖兵一般。

他們既是看守的,又怎麼會在耶路撒冷周圍攻擊呢?他們不是攻擊耶路撒冷,而是抵禦外來的侵略者。但是他們已經無濟於事了,因為他們本身有罪,先背叛了神。神的保護撤去了!他們怎樣看守,都已無濟於事,因為神不再看顧他們了。

這是耶和華說的,不再是安慰的低語,而是表明神最後的話,十分嚴正,不能更改。

第四章十八節 「你的行動,你的作為,招惹這事,這是你罪惡的結果,實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

這?再強調罪惡的結果。罪行惡事只有加速災禍的來到。聖約一經破壞,咒詛必然臨到。這聖約的咒詛是耶利米十分強調的。

罪必帶來苦,這種損害是可以感到,而且是難以忍受的。刑罰必因罪而來(二19)。



104 J. Bright, Jeremiah, 1965, 29, 32. "My Daughter - My People".

105 J.A.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1980, 223.

106 D.N. Freedman,將「列國」作「該國」(少數)。J. Bright, Jeremiah, 1965, 29引用,只引用Freedman,並未註明作品之名稱。

107 C. Rabin, "Noserim", Textus 5, (1965) 44-52. J.H. Healey, "Syriac ns]r, Ugaritic ns]r, Hebrew ns]r II, Akkadian ns]r II", Vetus Testamentum 26 (1976) 429-437.

108 H.N. Richardson, "Watchtower",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806.



c.悲苦的哀嘆(四19-22)

第四章十九節 「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我心疼痛,我心在我?面煩燥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

這是耶利米十分激動的情緒,肺腑心腸是身體與心理的痛楚,可參閱耶利米哀歌一章二十節,二章十一節及約伯記三十章廿七節。109「我心疼痛」,中譯可能是照七十士譯本與拉丁文譯本,因為在語氣上與原文稍有不同,原文是「容我的心攪動不已,痛楚至極」。110

「我心在我?面」原意為我心的四壁(如房屋一樣的描寫),也甚不安,無法保持寧靜,不能靜默不言。

「我已經聽見……」那些打仗的聲音(可參閱四十九2),又有角聲,使人驚怕,但也振奮士氣,奮勇直前。敵人節節迫進,無法避去。猶大的毀滅就在當前!

第四章二十節 「毀壞的信息連絡不絕,因為全地荒廢,我的帳棚忽然毀壞。我的幔子頃刻破裂。」

這些都是兇訊。戰爭不住破壞,而且延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帳棚可能指聖殿,是以會幕作表象;幔子也是同義的對偶句。帳棚與幔子也出現於以賽亞書五十四章二至三節。當然這也可指住處。但無論是聖所或居所,都必完全破損。

毀壞是忽然與頃刻的,尤其是災禍與侵略,可參閱以賽亞書四十七章十一節及箴言廿四章廿二節。在本書尚有四處也有同樣的用法:六26,十五cs168,十八22,以及五十一8。

第四章廿一節 「我看見大旗,聽見角聲,要到幾時呢?」

「我看見」又是一種特別的語氣,「讓我看見……」似乎不可避免這可怕的景象。在這戰爭的局勢之下,驚懼之中,不知何時或了。

「要到幾時呢?」是一句問語,也可說是一聲驚呼。他好似一直看見大旗、聽見角聲,無時或已。究竟什麼時候才可止息?這樣的哀嘆也代表猶大眾人的心聲,但是他們曾否為罪憂傷悔改?一切的苦楚,都是罪的結果,他們是必須承受的。

這是先知的自白,他擔負疬眾民的苦楚,發出悲苦的哀嘆。耶利米的自白(The Confessions of Jeremiah),可謂本書極重要的貢獻。主要的經文是在十一18-23,十二1-6,十五10、11、15-21,十七14-18,十八18-23,二十7-13、14-18。五章三至五節與八章十八節至九章一節也可列入這種自白中。

第四章廿二節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智慧行善。」

「耶和華說」雖不在原文中,但這?提「我的百姓」,不再是先知的口吻,而是先知傳耶和華的言詞。這?用語是智慧文學的。111「愚頑」一詞在箴言出現十九次,約伯記二次;「愚昧」出現在本書五章廿一節外,在傳道書還有六次。

愚昧的反面是智慧,在傳道書二章十九節及以賽亞書四十四章廿五節有對比。他們無知,表明他們根本沒有道德的辨別力。他們自以為有智慧,其實行惡怎會是智慧?那是極端愚昧的事。他們完全沒有行善的智慧,對行善的事可說茫然無知。

認識神才會行善,因為信仰才使人有道德的能力。因此奧古斯丁(Augustine)有名言:「愛神才可隨心所欲的行。」(Dilige et quod vis fac)。112

在本節「不認識我」有很明顯的重點。「我,他們不認識」,代名詞置於本句之首,為疬重語氣。他們不認識耶和華,就無屬靈的知識可言,所以沒有道德的辨別力,就根本沒有智慧行善。他們將是非顛倒,扭曲真實,以偽亂真,只有行惡的小聰明、小技倆,神怎能算他們為無罪呢?這就是神要藉先知嚴正地告訴眾民的。



109 A.R. Johnson, The Vitality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Thought of Ancient Israel, 1949, 76 and note 5.

110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41, 160-61.

111 J. Lindblom, "Wisdom in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Wisdom in Israel and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1955, 192-204.

112 Augustine, In epistolam Joannis ad Parthos vii. 8, in L. Migne, Patrologia Latina, 35, col. 2033為W.L. Holladay, Jeremiah 1, 163引用。



d.毀滅的景象(四23-28)

猶大必遭毀滅,但是毀滅的景象不只在猶大境內。天地必無光而混沌(23節),大山小山都震動(24節),人都躲避或死亡,鳥類也都逃掉(25節),田地與城邑都荒廢(26節)。然後耶和華再重申祂公義的審判(27、28節)。

第四章廿三節 「先知說,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天也無光。」

「我觀看」在廿三至廿六節都有,且在每節之首,又有這樣的字樣:看哪!在這?是從創世的事說起。起初當神創造天地的時候,地是空虛混沌的,「混沌」在舊約提及三次,「空虛」卻有十七次,在本書只此一次。空虛是虛無,這字發展了創造論中從無變有(Creatio ex nihilo)之說。這是與曠野相提並論,因為曠野是雜亂無章的,近乎空虛,沒有秩序與路徑,容易迷失與失落。地是人居住的空間,應有田地、路徑、房屋、村落、與城邑。但是審判的災難之後,一切都毀壞,都消失殆盡,回復了原來的荒原。

從混亂到秩序,神必須先造光。以色列人的觀念,將光與日月星辰分開。將來在新的天地中,白晝黑夜也再沒有分別了,到了晚上仍有光明(亞十四7)。但是耶利米所能看見的適得其反,只有永久的黑暗,沒有希望,因為光也不再返回。

第四章廿四節 「我觀看大山,不料盡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

大山小山常在神的法庭中作證人(彌六1)。神的能力表現在創造的高山,因為高山是祂所建立的(詩六十五6)。是在上古之年已經創造了(詩九十2;箴八25)。山的震動是極大的災難,正如詩篇四十六篇二、三節說,山雖搖動到海心……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當神顯現的時候,連眾山都會消化溶解(彌一4)。因此這?描述大山小山的震動與搖撼,是指一切都在遭受毀壞。

大山的震動當然是指地震(四十七3)。「小山搖來搖去」原意為輕浮、不穩重,所以才會搖動不定。一切都是在混亂之中,在浮動之下,沒有穩定,更談不到安全了。當被造之物已失去原有的力量,便需要救贖,重新創造。地被破壞之後,會否重行建造呢?

第四章廿五節 「我觀看,不料無人,空中的飛鳥也都躲避。」

無人,沒有人煙。在太平日子中,人口十分稠密,但這種情形已經不再有了。所多瑪、蛾摩拉被毀滅之後,地就極為荒涼。羅得的大女兒說:「我們的父親老了,地上又無人按疬常規進到我們這?。」所以她就與妹妹設計,為父親立後,犯了亂倫的罪(創十九31)。這也說明無人的恐慌。

人避難或死亡;鳥類也不見了,可能也都躲避。人與牲畜常一同提及(七20,廿一6),因為地上有生物存在,才是正常的現象。鳥類高翔在天空,人類安居在地上。天地之間眾生是宇宙的實況,現在一切都失去常態。在本書,鳥類曾屢次被提及,如在八章七節及四十九章十六節。

唐詩中有柳宗元之「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寒冬的景象,又如張來的詩「北風」也有類似的描寫:「凍雪連山鳥不飛。」現在耶利米論審判好似冬日的景象,是一個悲慘的畫面。

第四章廿六節「我觀看,不料,肥田變為荒地。一切城邑在耶和華面前,因祂的烈怒,都被拆毀。」

肥沃之地如花園一般草木茂盛,果實盈纍,現在成為了荒地,雜草叢生,到處都是荒蕪與荊棘。肥田是生產糧食的,又令人心悅,但曠野卻是使人驚怕與困惑的。所以這可說是十分惡劣的處境。

城邑不但是文明的憑證,也是政治與經濟的力量所在,在戰事發生時,更是安全的避難之處。但是現在完全被拆毀。在二章十五節與四章七節都曾提及,這是表明聖約的社會已經瓦解,聖約早經破壞。

城被拆毀,是因祂的烈怒。原意為「在耶和華面前,在祂的烈怒面前」,這些都站立不住。在神的公義之下,叛逆的民既已背約,必被懲罰,連一切被造之物都受損失,全被破壞。

論肥田與荒地,前者在二章七節,後者在二章六節。荒地變為肥田,是第二章所疬重的,是神的福分,現在這已變成咒詛。

廿三至廿六節幾乎有啟示文學的格調,為末事論的內容。113另外兩位與耶利米同時代的先知,也有類似的描述。如西番雅書一章二、三節,論耶和華除滅萬類、除滅人與牲畜,正與本段四章廿五節相類似。那鴻書一章五節論大山震動、小山消化,也與廿四節相似。

如果說十九至廿一節為先知耶利米主觀的感受,那麼本段(23-26節)應為他客觀的察覺,他觀看而有的印象。所以他看見這審判與毀滅的事實,忠實地傳出神的信息。

第四章廿七節「耶和華如此說,全地必然荒涼,我卻不毀滅淨盡。」

全地荒涼,決不是神的心意。在出埃及記廿三章廿九節,耶和華叮囑以色列人好好遵守律法,祂必將外邦人趕出,不然「恐怕地成為荒涼,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們。」可見神的保守,是聖約的福分,但是以賽亞書一章七節:「你們的地土已經荒涼」,就成為聖約的咒詛。

本節下似乎與上半不甚符合。全地都荒涼,怎麼神並不毀滅淨盡呢?有兩種解釋:(一)地雖荒涼,但神卻不將人全部毀滅。114(二)「毀滅」的經文可更改為「再造」:「我卻不再重新建立回復」。115後者似乎說審判是最後的,不再改變,不再憐憫。

第四章廿八節「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因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後悔,也不轉意不作。」

地怎樣悲哀呢?就是枯乾萎縮,不再肥沃多產,可參考十四章二節及何西阿書四章三節。

天悲哀,是呈現幽暗的黑,好似人為弔喪穿黑色的喪服(撒下十九25;伯三十28)。天黑暗也是末事的現象(珥二10、31,及三15)。

「我意已定,必不後悔。」神的心意決不後悔。在舊約中如提到神的後悔,不是意志上,而是情緒上。後悔是因為神感到傷痛。116所以耶和華曾後悔造人(創六6-7),神也後悔立掃羅為王(撒上十五11、35)。在本書十八章一至十二節,神將原有的福分收回(8、10節)。在阿摩司書七章一至九節,神曾兩次表明後悔(七3、6)。在七章九節:以撒的邱壇必然凄涼。「凄涼」一詞就在此處(四26)再說:「荒地」。可見神的命令一頒布,沒有挽回的餘地。

「我意已定」,神的心意必成為行動。這用詞的涵義也可譯為「計劃」或「計謀」。後悔與轉意相同,不後悔就是決不轉意。這?似乎已經說明,耶和華最後的話,就是毀滅!

猶太學家的解釋,將完成式:「我一定不後悔」,轉變為未完成式(繼續的用意):我一直不會轉意,繼續這樣,沒有任何餘地。117

113 P.D. Hanson, "Apocalypticism",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 29-31.

114 J. Berridge, Prophet, People, and the Word of Yahweh, An Examination of Form and Content in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Prophet Jeremiah, 1970, 191.

115 J.A. Soggin, "The Negation in Jeremiah 4, 27 and 5, 10a, cf. 5, 18b", Old Testament Studies, 29 (1975), 179-183. W.L. Holladay, Jeremiah 1, 166-167.

116 J. Behm, "Noeo{",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eds. G.J. Botterweck and H. Ringgren, 4, 989.

117 W. McKane,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Jeremiah, 1986, 110引用Kimchi。



e.錫安的哀悼(四29-31)

錫安原為耶和華的女兒,卻淪落成為娼妓,結果遭受遺棄,並受盡欺凌污辱,最後甚至被置於死地。外邦對錫安的凌辱,是神所准許的,因為外邦成為耶和華審判的工具,所以先知哀悼錫安,有無限的悲哀。

第四章廿九節「各城的人,因馬兵和弓箭手的響聲,就都逃跑,進入密林,爬上磐石,各城被撇下,無人住在其中。」

當外敵來侵時,大家為避難而躲藏,以致各城都被遺棄了,無人居住。

「馬兵」也可譯作「馬」,118有的學者就取這譯詞。119亞述的戰車每輛大多有二人,一人趕馬,一人為弓箭手。可能此處也指這兩種人。120馬兵在本書四十六章四節再提,但弓箭手只在此處。

當他們為逃離外患的侵略,不到堅固的城。有防禦之處,反逃到郊野,可見與本章五節有矛盾。他們逃到密林、磐石,可參閱新約馬可福音十三章十四節。密林中的洞穴是他們躲藏的地方,這是七十士譯本的提示。「密林」在本章七節提出,是野獸出沒之地,那有安全呢?約伯記三十章六節荒谷、地洞與巖穴,是指人的居處。可能是此處「磐石」的本意。

各城無人敢再在那?居住,因為城市既是外敵侵襲的目標,人們只有逃離那地。城邑荒涼之後必無人居住(二15,四7)。避難者真是無處躲藏,不知往何處逃,才可安全。他們的心慌亂,無目標地亂跑,結果城邑荒廢之後,竟成沒有人煙的地方。

第四章三十節「你凄涼的時候要怎樣行呢?你雖穿上朱紅衣服,佩戴黃金裝飾,用顏料修飾眼目,這樣標緻是枉然的。戀愛你的,藐視你,並且尋索你的性命。」

這?又再譏刺耶路撒冷為娼妓。她怎麼打扮,以艷麗來吸引,都已無濟於事,因為所謂勾引的對象,其實是尋索性命的仇敵。

朱紅衣服只有在本書中提起。衣服染過顏色,表明是貴重的,可參閱撒母耳記下一章廿四節。121黃金與紅衣相配,再以顏料修飾眼目,就是搽眼蓋,染成藍灰色。122耶洗別也曾修飾搽眼蓋,從窗戶望出去,好似娼妓一般(王下九30)。

她想要打扮得十分標緻,可惜這是完全空虛枉然的事,因為戀愛她的情夫,竟然是殺害她的惡人。她離棄耶和華這真實的丈夫,去投靠亞述、埃及、巴比倫那些情夫(參二35、36),這樣做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章卅一節「我聽見有聲音,彷彿婦人產難的聲音,好像生頭胎疼痛的聲音,是錫安女子的聲音。她喘疬氣,毺茕手說,我有禍了。在殺人的跟前,我的心發昏了。」

這娼妓現今好似產難的婦人,因疼痛而發出哀聲。這聲音不僅是表露極端的痛苦,也在呼求疬幫助與援手。這產難的婦人,是生頭胎的,表明她從未有過這樣的痛苦,是首次的經驗,是冒疬生命的危險。婦人第一次生產也帶疬驕傲,因為神使她有生產兒女的福分,但在期待疬新生命的誕生,不能沒有恐懼,不知孩子是否正常,能否活下去。如果生出來的孩子健全,所付的代價就值得,不然豈非令人失望?以賽亞書廿六章十八節:「我們也曾懷孕疼痛,所產的竟像風一樣。」

她喘疬氣,在緊張中求救,似乎都無任何的功效。毺茕手,原來指展開手臂,或舉手祈禱的動作(賽一15),而這?所表露的是一種無助的姿態。

「我有禍了!」重複了十三節的話:「我們有禍了!」自己也在喊叫,卻感到一種昏厥。產難婦人痛苦地呼叫,是帶疬期待與希望的。但是現在卻是絕望的呻吟,因為在兇殺的威脅之下完全失去了希望。

所以在這段警語之中,先知呼籲人們悔改。他以站在中保的地位為人民求告耶和華(14、31節),但是百姓卻愚頑不認識神(四22)。以色列似已被判死刑。神的心意仍是要復興他們,與他們創立新約。他們都必認識神(卅一34),有得到赦罪的平安,不致滅亡,而得拯救。



118 F. Zorell, Lexicon Hebraicum et Aramaicum Veteris Testament, 1962.

119 S. Mowinckel, "Drive and/or Ride in O.T.", Vetus Testamentum, 12 (1962) 291, note 5, 289-95.

120 Y. Yadin, The Arts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1963. 297-300, 384-385.

121 C.L. Wickwire, "scarlet",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233-234.

122 J.A. Thompson, "Eye Paint",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202-203.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耶利米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4Jer/24CT04.htm
新增日期: 2008/03/10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耶利米書第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