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羅馬書第十一章注釋
羅馬書 第11章
【羅十一1】「我且說,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
〔文意註解〕「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棄絕』指全然棄絕;『祂的百姓』指以色列人。希臘原文的句型表示答案乃是否定的。
「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保羅以他自己為例,證明並未完全棄絕以色列人;在已過的歷史中,雖然大部分以色列人頑梗不肯接受神救恩的安排,但他們當中一直都有少數相信主的『餘民』(羅九27)。
「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訴說家譜往往推至亞伯拉罕(參太一1;林後十一22)。
「屬便雅憫支派的,」『便雅憫支派』乃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參民一36;啟七8);保羅出身便雅憫支派(腓三5),得救以前的名字『掃羅』,乃與便雅憫支派中一位出眾的人物掃羅王同名(徒十三21)。
〔話中之光〕(一)保羅是一個最好的證人,說明一個忠誠的猶太人,可以同時是個委身的基督徒。
(二)主喜歡我們以自己的身份為祂作見證,我們不要以作一個中國人基督徒為恥。
【羅十一2】「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
〔背景註解〕在先知以利亞的時代,當時的以色列王亞哈,娶外邦女子耶洗別為妻,為外邦偶像巴力建廟築壇(王上十六29~32)。耶洗別甚且殺害耶和華的眾先知,幸有敬畏神的王家家宰俄巴底私藏了一百個先知(王上十八4,13)。後來先知以利亞奉神的命到迦密山上,和事奉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決勝負,結果以利亞單獨一個人擊敗了巴力的眾先知,並把他們全都殺了(王上十八20~40)。王后耶洗別差人告訴以利亞,發誓必要殺他報仇(王上十九2)。以利亞逃到何烈山的一個洞中,耶和華神問他在那?作甚麼;以利亞回答說,『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王上十九8~9,13~14)。神就對他說,『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王上十九18)。
〔話中之光〕(一)『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這句恩言何等安慰了我們!我們是憑神的預知而被神預定的(羅八29),所以無論我們的光景多軟弱,神也必不棄絕我們;正如神永不棄絕那一直頂撞祂的以色列人一樣。
(二)儘管人有時會墮落到一種光景,似乎是『可棄絕』的,但如果從神那面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在神根本就沒有『棄絕』這意念;神對人的自甘墮落會發怒,甚至予以『管治』,但祂卻不棄絕祂所揀選的人。
(三)大先知如以利亞,仍有可能誤會神的心意而控告祂的百姓;我們是甚麼人,怎麼可以自認為別的基督徒都離開神的心意,惟有自己(或自己的團體)才蒙神保守!
【羅十一3】「『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原文字義〕「命」魂。
〔話中之光〕(一)當神的子民在基督徒生活中感到孤單時,撒但就高興。
(二)不要以為別人都不愛主,只有我一個人愛主。世界上愛主的人多的是,只不過自己不知道而已。
【羅十一4】「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祂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原文字義〕「巴力」主人,擁有者(巴力是腓尼基人和迦南人主要偶像的名稱)。
〔文意註解〕「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這『七千人』可看作以利亞時代以色列人中敬畏神的餘民;保羅引用這事跡來證明,每一個世代都有神因祂的恩典為自己保留的餘民。
〔話中之光〕(一)神的回話告訴我們:(1)神絕不喜歡我們控告弟兄;(2)無論我們的情況多軟弱,神卻永不忘記我們對祂那一點的忠誠。
(二)即使在人們普遍離開真道的時代,神總有一些持定向祂效忠的人。
(三)神作事一直都照著祂的旨意,『我為自己』──祂保守我們也是為著祂自己,而不是為著我們。
(四)我們信徒不要一直注意自己的軟弱、失敗和渺小,而要注視(focus on)我們神的偉大。我們若看環境和自己,就會覺得『只剩下我一個人』;但我們若轉眼看神,就會認識神為祂自己『留下七千人』。
(五)人所看見的是『我一個人』(3節),卻沒有看見『七千人』;神沒有回答人所看見的,神卻給人指點他所沒有暗見的。求神開我們的心眼,叫我們能看見神所要我們看見的屬靈事物。
【羅十一5】「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
〔原文字義〕「餘數」剩下的數目。
〔背景註解〕『餘數』一詞有舊約的背景。以色列人屢屢背道犯罪,雖經神常予警告,終不悔改。故神將他們分散在外邦列國中,只有少數人得以回歸(參耶三14;亞十三8)。這些少數回歸的人就叫作『餘數』。
〔文意註解〕「照著揀選的恩典,」指以色列人中之所以有相信主的餘民存留在世,並非因他們的善工,乃是因神揀選的恩典。
「還有所留的餘數,」『餘數』原文在新約?僅在這?出現一次,它和羅九章的『餘數或餘種』(羅九27,29)不同字,但這三個字都具有『餘民』的意思。正如在以利亞的時代一樣,歷世歷代雖然背道的情形很普遍,但仍有忠心的猶太人餘民存留在世。
〔話中之光〕(一)神歷世歷代在祂子民中所作的工,總是根據『餘數』的原則,例如:全世界都敗壞了,神只揀選挪亞一家八口(創七1);又如:在巴別塔的事件之後,神只呼召亞伯蘭(創十二1)。
(二)世界的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教會的原則是『進去滅亡門路的人多,找到永生門路的人少』(太七13~14),『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廿二14)。
(三)信徒千萬不要根據人數的多寡來定規所站的立場,因為清楚神的旨意、站住正確立場的人往往只是『餘數』;所以當我們要決定一件事時,不要看外面的人群,乃要看?面的主。
(四)不要與多數醉生夢死的人追求世俗享樂,乃要與少數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二22)。
(五)既稱為『餘數』,便表示神的心意仍未完全放棄其餘的『整體』;故此我們屬神的人應當體貼神的心腸,努力傳福音、傳道作工,也竭力為眾人禱告,盼望能挽回局面。
(六)在恩典的?面有一個事實:蒙恩的人都是少數的。
(七)實在說來,基督徒中間的得勝者也是少數的,並且是個別向神負責而取得的身分和地位;若有人教訓基督徒說,只要加入他們的教會團體,就可以自動成為得勝者,這是不符聖經的真理的。
【羅十一6】「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話中之光〕(一)神記念人,不是根據人外面的行為,乃是根據人?面的所是。
(二)我們得救後若要繼續蒙恩典,秘訣乃在於站穩在恩典中(羅五2);我們要憑著恩典而活,千萬不要靠自己的行為去討神的喜悅。
【羅十一7】「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原文字義〕「頑梗不化」使之硬化,使成為無反應,失去感覺的硬瘤(原文意即因一直抵抗重複的外來刺激,而產生一層厚皮),瞎眼的。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所求的,」指『律法的義』(羅九31);他們憑著行為追求在神面前稱義的地位(羅九31~32)。
「他們沒有得著,」『他們』並不是指全體以色列人,而是指『追求律法的義』的以色列人。
「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蒙揀選的人』指以色列人中得救的餘數(羅九27),亦即那些照著揀選的恩典所留的餘數(參5節)。
「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頑梗不化的』指那些不肯聽從福音(羅十16),向神悖逆頂嘴(羅十21)的以色人;他們因為拒絕信主之法(羅九31~32),所以神使他們對屬靈的真理變得遲鈍,一直頑梗不化。
〔話中之光〕(一)我們如果一次、兩次不順從聖靈的感動,結果也會變成頑梗不化,對聖靈的引領失去感覺。
(二)那些重複地拒絕接受神帶領的人,會剛硬到一個地步,甚至不能對神作出回應。
【羅十一8】「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爕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原文直譯〕「…神給他們昏睡的靈,…」
〔原文字義〕「昏迷」對尖物之刺入無反應,麻木。
〔文意註解〕「如經上所記,」下面的話按意思綜合引自賽六10;廿九10;申廿九4。
「直到今日,」指猶太人在靈性上的遲鈍,從以利亞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新約時代。
〔話中之光〕(一)何時我們對自己有了把握,靠自己的行為有所追求,而不靠恩典,何時就成為頑梗不化(6~7節)。我們一旦落到這個地步,神就給我們昏睡的靈,叫我們不能再有新的開啟,不能有新的看見。
(二)黑暗,乃是我們最大的難處;撒但最大的工作,就是弄瞎我們人的心眼,叫我們看不見基督的光(林後四4)。
【羅十一9】「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
〔文意註解〕「大衛也說,」9~10節的經文引自詩六十九22~23;那?的話原是大衛指著他的敵人說的,保羅借用來描述神使人頑梗不化的後果。
「願他們的筵席,」『筵席』指快樂歡聚享受的地方。
「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網羅』是為捕捉飛鳥;『機檻』是為捕捉野獸;『絆腳石』是絆跌人的石頭。這?意指化喜樂為災禍。
「作他們的報應,」猶太人只重外表,不從心?信神,招來被棄的報應。
〔話中之光〕快樂享受的筵席,竟然變為災禍;正如當日以色列人在曠野?,『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招致『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林前十7~8)。今天有些教派在聚會中的作法,名為『享受主』,實際是魂的放肆,小心!
【羅十一10】「『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文意註解〕「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彎腰』表示眼睛只能見到地面和見到自己,而看不見前面和天上。
〔話中之光〕人若敵對神的計劃,便會繼續不斷地眼睛昏矇、彎腰曲背。
【羅十一11】「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
〔文意註解〕「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失腳』原可以重新站起來;『跌倒』卻含有永遠毀滅的意思。二者是有分別的。
猶太人在基督這絆腳石上失腳(羅九32),但沒有跌倒。
「他們的過失,」指猶太人拒絕福音,錯失了他們得救的機會。
「要激動他們發憤,」『激動…發憤』原文是一個字,指惹動憤恨,觸動怒氣(羅十19),激起妒羨。但這?不是從壞的意義使用此字,而是說,因外邦人得著救恩,可以激勵猶太人學效他們。
〔話中之光〕(一)按照神作工的法則,任何神的子民若不順從神的旨意,祂就會把他們暫時丟在一邊,另外興起一班人來執行祂的旨意,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謹慎,務要繼續不斷的行在神的旨意中,以免被丟下。
(二)基督徒若真的享受因信而有的屬靈福氣,也會引起不信的人羨慕。
【羅十一12】「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
〔原文字義〕「缺乏」缺點,減數,錯失。
〔文意註解〕「天下的富足,」相當於下面所述『外邦人的富足』,指信主的外邦人已得到豐盛的恩典,這是因猶太人拒絕福音之故,猶太人的拒絕促使使徒轉到外邦人中去傳福音(參徒十三46~48;十八6)。
「他們的缺乏,」相當於前面所述『他們的過失』(參11節),但更重在指由於此過失所招來的損失。
「何況他們的豐滿呢?」『何況』指必定會給外邦人帶來更大的富足。『豐滿』在原文與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25節)同字,故『他們的豐滿』指以色列全家得救(參26節)。
【羅十一13】「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是榮耀)我的職分,」
〔文意註解〕「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這封信是寫給羅馬教會的,那?有不少的外邦人信徒,故說是『對你們外邦人』;今天仍在向我們全世界的人說話。
「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保羅得救時,主已經指明他『要在外邦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九15;加一16)。後來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雅各、磯法、約翰因看見了主對保羅的託付,乃鼓勵他往外邦人那?去作工(加二7,9)。故此,保羅自稱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參羅一5;加二8;提前二7)。
〔話中之光〕(一)不管主所託付給我們在教會中的職分是大或小,我們都必須敬重,盡力服事。
(二)我們要學習保羅的榜樣:該說的話,就大膽的說,而且根據他的身份和職責,為著榮耀他的職分,把神的心意說出來。我們說話不要一味地顧到別人的感覺,在外面討人的喜歡。
【羅十一14】「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
【羅十一15】「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
〔文意註解〕「若他們被丟棄,」『丟棄』與『棄絕』(1~2節)不同;『丟棄』是指暫時被神擺在一邊,『棄絕』是指被神撇棄。這?是說神將大部分的猶太人暫時擺在一邊,為的是要使救恩臨到外邦人。
「天下就得與神和好,」與『天下的富足』(參12節)意思相似。
「他們被收納,」與『他們的豐滿』(參12節)意思相似。
「豈不是死而復生嗎?」保羅寫這句話,很可能在他的心目中浮現《路加福音》中浪子回頭故事?那父親所說的一句話:『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十五24,32),用來表明猶太人的歸信,在我們天父的心中,其快樂只有死而復生一事可以相比擬。
〔話中之光〕(一)『死而復生』乃靈性一切富足之源,使我們得以享受在基督?所有的豐富。
(二)能夠挽回一個在迷失路上的人,豈不也是使他死而復生嗎?
【羅十一16】「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
〔文意註解〕「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本句引自民十五17~21。以色列人在每年收割時獻上初熟麥子作為舉祭,代表將所有的收成都獻給神;獻時把初熟麥子磨成麵團作餅當作舉祭獻上,這樣就使其餘的麵團(全團)都聖潔了。
『新麵』初熟之物,在此指以色列人的列祖(參28節),他們是最初以信心蒙神悅納的人。『全團』指全體猶太人。
『全團也就聖潔』並非所有猶太人都是義人(即得救的),但神會信守對他們的應許(參羅三3~4)。以色列人雖然現在暫時遭神拒絕,但保羅預見到她的未來將會全面改觀(參26節)。
「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本句與上句是平行對稱句子,故『樹根』與『新麵』同義,『樹枝』與『全團』同義。
〔話中之光〕(一)飲水思源;以色列人的列祖率先建立了與神正常的關係,可以說救恩是從以色列人出來的。
(二)我們基督徒若在靈性上有甚麼成就,多少是從屬靈的前人承受了一些幫助(譬如他們留下的榜樣或佳言),並不是完全憑著自己達成的。敬虔的基督徒父母,對自己兒女的影響特大。
(三)『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我們原是污穢的,但基督卻是聖潔的;我們一信主,就如枝子接在樹上,所以也就聖潔了。因此基督徒的聖潔,絕不在自己的努力修行,乃在與基督的聯結。
【羅十一17】「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
〔文意註解〕「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枝子』指個別不信的猶太人。
「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野橄欖』指外邦人信徒。
『得接在』通常農夫是將所栽培的好樹的嫩枝插接到普通樹或野樹上。然而,17~24節的比喻中卻是『逆著性』(24節)接的,是將野橄欖的枝子(外邦人)接到好橄欖樹上,這種作法是違反自然的,但也正是保羅所要強調的。一般而言,這種接枝是不會結果的。
「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橄欖根』指以色列人的列祖,他們是信心之父(羅四11)。『肥汁』指基督豐滿的生命。整棵橄欖樹代表神的子民。
〔話中之光〕(一)我們信徒是藉著信入耶穌基督,與基督同死(切割)、同活(長在一起),而與信主的以色列人列祖(橄欖根),一同有分於肥汁(基督),就是神在基督?面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8)。
(二)如今,我們所有的信徒(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都是那棵真葡萄樹上的枝子(約十五1,5),享受基督作我們生命的供應。
(三)枝子存活的目的,是為著結果子;凡不結果子的枝子,就要被剪去(約十五2;參22節)。所以我們應當住在主?面(約十五4~5),好好享受樹根的肥汁。
(四)新麵(16節)是為著神的滿足,樹根的肥汁是為著我們的滿足;神救恩的計劃,一面是得著人來滿足祂自己,一面是叫我們得著基督作我們的滿足。
【羅十一18】「你就不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
〔文意註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根托著你』外邦基督徒的得救要靠猶太人(參約四22),特別要靠列祖(如亞伯拉罕之約)。
〔話中之光〕(一)我們在教會中不要向別人誇口;若要誇口,當只誇自己的軟弱(林後十二5)。
(二)我們是罪人蒙主恩,沒甚麼好誇口,若要誇口只有指著主誇口;我們只有一個身份,就是把榮耀歸給神。
【羅十一19】「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
〔文意註解〕「那枝子被折下來,」『那枝子』指不信的猶太人。
【羅十一20】「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話中之光〕(一)神能『接上』也能『砍下』,能砍下又能接上(參23節),一切都根據神嚴肅的主宰;這叫我們都生敬畏的心,不敢『誇口』(18節),不敢『自高』,反而『懼怕』,單單仰望神的恩慈。
(二)有史以來,與神交往的惟一要求,一直是信心。雖然善行、順服和愛心都十分重要,也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表現;但這些都只是信心的果子,而不是救恩的根基。
(三)經歷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我們不信靠祂,而憑著自己,還以為行,甚麼時候就與神斷絕了交通;甚麼時候我們不憑自己,而緊緊地依靠祂,支取祂為我們所作成的一切,甚麼時候我們就能站立得住。
【羅十一21】「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羅十一22】「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
〔文意註解〕「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神的心是愛,神的作為是公義;愛產生恩慈,公義顯出嚴厲。神對待世人,乃是恩威並施──恩慈中帶著嚴厲,嚴厲中帶著恩慈。我們對神的觀點,必須兩面平衡。我們若是忽略祂的恩慈時,神看起來就像無情的暴君;我們若是忽略祂的嚴厲時,祂看起來則像一位只會溺愛的父親。
「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神向著不信的猶太人是嚴厲的。
「向你是有恩慈的,」『你』指信主的外邦人。
〔話中之光〕(一)神怎樣對待人,全看人怎樣對待基督。神向倚靠基督、愛基督的人是恩慈的,向拒絕基督、恨基督而跌倒的人是嚴厲的。
(二)只要不是主所要的,是和主配不起來的,祂絕不妥協,也絕不顧惜!哦,祂真是一位嚴厲的主。
【羅十一23】「而且他們若不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
〔文意註解〕「他們若不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不長久不信』按原文直譯是『不是常留於不信中』,意即悔改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參26節;亞十二10)。這要發生在主再來之時。
「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在人所認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可十27;路十八27)。
【羅十一24】「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
〔文意註解〕「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逆著性』表明保羅知道這種接枝法是不同尋常的(參17節)。外邦人得以成為神家?的人,乃是一件不同凡常的事(參弗二12)。
【羅十一25】「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
〔文意註解〕「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奧秘』指先前遮蔽隱藏,現今被神公開啟示出來,讓所有的人都明白的事(參羅十六25;林前二7;四1;十三2;十四2;十五51;弗一9;三3~4,9;五32;六19;西一26~27;二2;四3;帖後二7;提前三9,16)。
「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硬心』也指『盲眼』;『有幾分是硬心的』也可繙作『視力不佳,幾近瞎眼』。以色列人對屬靈的事物因看不清楚而剛硬,甚麼時候看得清楚就不剛硬了。
「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指信主的外邦人數目添滿之時;這與『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廿一24)不同,那是指外邦人佔據踐踏耶路撒冷的日期終結之時。
〔話中之光〕(一)神將我們外邦人納入祂偉大的救恩計劃中,這應使我們更加謙卑,而非自大、自以為聰明。
(二)外邦人信徒的數目添滿之時,就是主再來之時,也就是以色列全家得救(參26節)之時,所以我們傳福音得人的事影響至鉅。信徒應當努力傳揚福音,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2)。
(三)教會若能更忠心地去承擔大使命:『使萬民作我(主)的門徒』(太廿八19),就能幫助這世界邁向外邦人數目添滿的一天。
【羅十一26】「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
〔文意註解〕「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於是』在原文是加重的語氣,意即就是這樣。『以色列全家』應不是指歷世歷代所有的猶太人,乃是指在主耶穌再來之前,當時仍存活在地上的大多數猶太人(他們代表以色列全家),因被某種跡象所感動而信服神對救恩的安排,因此得救。
「如經上所記,」下面的經文按意思引自賽五十九20。
「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救主』乃指彌賽亞,繙成希臘文就是基督;『錫安』指彌賽亞降臨時在地上掌權的中心。
「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雅各家』就是以色列家;『罪惡』原文複數,意指罪行。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全家的得救,竟繫在我們外邦人數目的補滿;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命運實在是息息相關。
(二)神因選民背逆,似已棄絕他們,而恩待外邦人;但最終還是藉著那一位從錫安出來的救主,消除他們的罪惡,使他們全家得救。這說明了『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2節),也證明『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29節)。我們的神是永遠信實的。
【羅十一27】「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
〔文意註解〕「又說,」下面的經文按大意引自耶卅一34;亞十三1。
「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除去他們的罪』就是赦罪;他們的罪得赦免完全根據他們的悔改與相信而來的(參23節;亞十二10~十三1)。
「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約』就是神與以色列家所立的新約(耶卅一31~34;參來八10~12)。
〔話中之光〕罪污是人自己沾染的,但洗淨的還是主;我們一離開主就犯罪,但甚麼時候轉回歸向主,甚麼時候就赦免我們(約壹一9)。
【羅十一28】「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
〔文意註解〕「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你們』指外邦人信徒;『仇敵』是暫時的狀態,以色列人有些敵視基督徒。
「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為列祖的緣故』指神揀選了以色列人的列祖,以致惠及了全體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神的心目中,佔據了一份特別的地位。
【羅十一29】「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文意註解〕『沒有後悔的』意即神是不會改變心意的。雖然以色列人現今處於不信的狀態中,但神的旨意終必會實現在他們身上。
〔話中之光〕神既選召了以色列人,最終還要恩待他們。同樣,神既選召了我們,所以祂始終恩待我們。感謝主,祂是永遠信實的神,無論我們的情形如何,祂的恩賜和選召向著我們是永不後悔的!
【羅十一30】「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
【羅十一31】「這樣,他們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
【羅十一32】「因為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
〔文意註解〕「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眾人』指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兩者各自都有一段不順服的時期;『不順服』指不聽從福音(羅十16)。
「特意要憐恤眾人,」最初因著外邦人的不順服,神的憐恤臨到以色列人;後來因著以色列人不順服神的安排(羅十3),神的憐恤臨到外邦人(參11節)。
〔話中之光〕(一)人的不信從,竟然成全了神的憐憫;神的『憐憫』叫祂施恩給我們這些不堪不配的人,何等奇妙!
(二)神在教會中對待那些暫時軟弱的信徒,仍然以『憐憫』為懷,總要把他們都帶回到恩典的享受?頭。
【羅十一33】「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
〔原文直譯〕「深哉,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道路何其難尋!」
〔原文字義〕「蹤跡」道路。
〔文意註解〕「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33~36節乃是羅馬書九至十一章論到神救恩的計劃,全段經文結尾的頌讚,是使徒保羅自然流露出來對神的讚美;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帶來這個使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都能得救的偉大計劃。
『智慧』和『知識』稍有不同。『智慧』是指對事物的創見,偏重於原則和計劃;『知識』是指對智慧所創見之事物的實際應用,偏重於細則和施行方法。
〔話中之光〕(一)神因猶太人背逆而恩待外邦人,又以外邦人蒙恩而激動猶太人(11~12節),使他們也願悔改蒙恩。這?彰顯了神無窮的智慧,真是『豐富』、『難測』。
(二)神揀選的恩典,完全根據祂的憐恤、主宰、智慧、信實等為原則,這些正是神本性的豐盛;在祂對待選民的作為中,也充分彰顯了祂本性這一切的豐盛。
【羅十一34】「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祂的謀士呢?」
〔文意註解〕「誰知道主的心?」本節引自賽四十13。
【羅十一35】「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
〔文意註解〕「誰是先給了祂,」本節引自伯四十一11。
〔話中之光〕不是人能為神作甚麼,乃是神在基督?賜給人一切。
【羅十一36】「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
〔文意註解〕「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有解經家認為這?的『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乃是與33節神的三重性質──『豐富』、『智慧』、『知識』──分別彼此對應,可見保羅寫作技巧的美妙高超。
也有解經家認為這?的『本於祂』,是與羅九章所述神已過的揀選相對應;而『倚靠祂』是與羅十章所述神現今的道路相對應;又『歸於祂』則與羅十一章所述神將來的定命相對應。神在已過、現今和將來三個階段中,都配得著榮耀。
〔話中之光〕(一)神所作的事,實在不容易明白,我們當存感謝讚美的心來接受。
(二)神自己定規事、自己作主,沒有人能支配祂。只有神知道怎樣作才是最好的。神有主權,統管一切。
(三)神行事的方法基本上超越我們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信靠祂,並且將榮耀歸給祂。
(四)整個宇宙和全人類的存在,都是『本於祂』;祂是創造主,祂是源頭,一切都是出於祂。
(五)『倚靠祂』,宇宙才能運行,人才能活著;我們一離開了祂,就甚麼都不是,甚麼都不能(約十五5下)。
(六)人活著的目的是為著『歸於祂』,一切也都是為祂而活。
(七)萬有『本於祂』,說出萬有是基督所造,基督是萬有惟一的源頭;萬有『倚靠祂』,說出萬有是基督所立,基督是萬有被托住、被維繫、並結合成一體的惟一因素;萬有『歸於祂』,說出萬有歸基督承受,基督是萬有存立的意義,終極的目標(參來一2~3;西一16~17)。哦,何等一位基督,真是『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
── 黃迦勒《羅馬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5Rom/45CT11.htm
新增日期: 2008/03/0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羅馬書第1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