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哥林多前書第三章注釋
哥林多前書 第3章
【林前三1】「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為嬰孩的。」
〔文意註解〕「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弟兄們』親切的稱呼,表示下面的話是站在同屬神兒女的地位,用愛心說出。
「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屬靈的』指靈命成熟(參林前二6),行事為人受靈的管理、支配、引導、推動並帶領的人。
「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屬肉體』原文是『屬肉的』,與第3節不同字;這?是指他們全然由肉體組成,徹頭徹尾都是肉體,這種說法比第3節的『屬肉體』──受肉體的支配──更嚴重。
此處肉體並非指一般人所謂的身體,而是指人類墮落之後受罪惡敗壞,以致含有邪情私慾和罪性的肉身(參羅七14,18;加五24)。
「在基督?為嬰孩的,」『嬰孩』指屬靈的生命沒有長大,行為表現無知、幼稚。
〔話中之光〕(一)此處有一基本真理。他不是寫給基督徒圈子以外的那些屬世之人。他是寫給基督徒,就是已經重生,有新生命的人。他說,是的,他們是嬰孩,但也是弟兄。他們的問題在,他們不是屬靈的,而是屬肉體的。
(二)屬靈的生命,正像屬肉身的生命那樣,生命的長大和成熟的程度,會影響人的愛好、判斷力、人生觀…。
(三)嬰孩的壞處就是無知,容易受騙,沒有判斷力,不會分別是非,很容易改變,容易笑也容哭。他們對大人的事沒法子領悟,對於父母的愛和父母所要計劃的事,既不能了解,也不會分憂。此外,嬰孩是受人愛的,不是授愛於人的。總是要得到人的幫助,而不是要去幫助人。
(四)保羅用嬰孩的壞處比喻哥林多信徒靈性的光景:他們正像基督裡的嬰孩,沒有屬靈的判斷力,容易受騙,容易改變,難於領會屬靈的事;他們所注重追求的事,沒有很高的屬靈價值。
(五)在恩賜上長進,真理的知識豐富(參林前一5,7),和靈命的成熟實在是兩回事。有恩賜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屬靈;靈命成熟、更像基督的人,才是真屬靈。
(六)整個問題關鍵在此。這些人已領受了生命的恩賜,在走道路、順服主、信靠神的事上,該有經歷,可指引別人的了,但到現在還是不懂。他們在基督?仍是嬰孩,被生命較低的層次所控制;他們的思想被肉體的、物質的、世俗的事物所控制。
【林前三2】「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文意註解〕「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奶』是指比較淺易、初步的道理,主要是為著在基督?的嬰孩(參1節;來五13;彼前二2);『飯』是指比較深奧,需要用屬靈的悟性去領會的道理,是為著靈命長大的人(參來五14)。
「那時你們不能吃,」『那時』指哥林多人在嬰孩時期作嬰孩,合情合理;『不能吃』指不能吃飯,不能吃乾糧(參來五12)。
「就是如今還是不能,」這句話在原文含有強烈責怪的意味,他們如今的情況應該不同,應該早就脫離嬰孩的階段了,但事實是他們徒有屬靈的年歲,而毫無屬靈的長進。
〔話中之光〕(一)傳道人餵養信徒,要按信徒屬靈的程度來供應不同的靈糧,不宜一體相待。
(二)神話語的供應,有些較淺,如同『奶』;有些較深,如同『飯』。但無論如何,都是屬靈的糧食,叫我們『吃』了,屬靈的生命能以長大。所以我們應當愛慕神的靈奶(參彼前二2),也當學習吃神的靈糧。
(三)『奶』是間接消化的,說出二手的供應;『飯』是直接消化的,說出頭手的得著。使徒說,屬肉體的人只能吃奶,不能吃飯,這就是說明,凡是只能接受別人二手的供應,從來不會自己在主面前直接領受的,都是幼稚的,都是屬肉體的。
(四)吃奶是間接的領受,因為奶是食物經過母親,消化了之後,才拿來餵嬰孩的。飯就是直接的領受,好比信徒直接領悟神的話。
【林前三3】「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文意註解〕「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屬肉體的』指受肉體的控制與支配,在肉體敗壞性情的影響之下行事為人。
「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嫉妒』指認為別人無權擁有比自己更優越的地位和財物,因而妬忌別人的成就和所得;『分爭』指由嫉妒的心而發出的行為,包括爭鬥、吵架、不和等。嫉妒分爭是屬肉體的記號之一(參加五20~21);屬肉體的人喜歡高抬自己、壓抑別人。
「這豈不是…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意指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二2~3),十足像屬世的人,而不像屬神的人。
〔話中之光〕(一)凡是阻攔人將中心放在基督和祂十字架的事,都是屬肉體的。它們會妨礙生長,阻止教會發揮其功用,而這一切都是因人屈服於本性中較低的層次──肉體──而產生的結果。
(二)信徒原該顧念別人(參羅十二10),但嫉妒分爭的人只顧自己。一個信徒在神面前的光景如何,從他待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如果真正愛神,他也必定會愛人(約壹四20~21)。
(三)只要看一個人與別人的關係如何,便能看出他與神的關係如何。我們在教會中的人際關係,往往可作為與神關係的指標。
(四)屬肉體的人喜歡照著世人的樣子行,結果就與世人沒有分別,同流合污,當然也就沒有見證;但屬靈的人不肯效法這個世界(參羅十二2),乃作中流砥柱,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
【林前三4】「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
〔文意註解〕「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指以跟從保羅為榮(參林前一12)。
「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第一章是把結黨的人分成四類,這?僅提兩類作代表,用來責備他們擁戴工人的錯誤。
「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指和世人擁戴領袖、彼此對抗的模式如出一轍。
〔話中之光〕(一)世人都有崇拜偉人的心理。信徒無論甚麼理由,只要高抬一個人過於聖經所記(林前四6),便是患了與世人一樣的通病。
(二)信徒只能屬神、屬主、屬靈,絕對不能屬於任何人;一旦屬人,就與神隔絕了。我們得救時,主替我們拆毀了神與人並人與人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4);但有許多信徒在得救之後,又築起另一道中間隔斷的牆。
【林前三5】「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
〔原文字義〕「執事」僕人,飯桌侍者。
〔文意註解〕「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算甚麼』意指他們不值得如此對待;『無非是執事』指他們不過是照主吩咐各盡其職的僕人而已。
「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就是照神所分給各人的信心和恩賜(參羅十二3;林前十二11)。
「引導你們相信,」『相信』的原文是過去不定時式,故是指從前哥林多信徒相信主的過程而言。
主的工人是引介的人,他們是把主耶穌引介給我們,我們不能將注意力從主身上轉向祂的工人。
〔話中之光〕(一)作主工的人要永遠記住:無論神給你多大的恩賜,無論你成就了多大的工作,你仍舊算不得甚麼!
(二)真正的工作是神作成的,保羅和亞波羅不過是器具,神透過他們工作。傳道人作工,乃按『神給他們』的恩賜。
(三)傳道人若有甚麼與眾不同的才幹,也都是神賜給他們的,並不值得我們為他們紛爭鬥氣。
(四)就算是每一個主的工人都極有才華,他們對真理的觀點也都正確,並且他們所作的工作都很重要,但是這些人若單獨存在,他們的信息就不完全。
(五)在哥林多的教會,這難處已直接涉及到保羅身上,但看他在這?的剖白,顯得他是何等超脫,他的感覺絲毫未被摸著,他也一點沒有被捲入這難處的是非之中。他絲毫沒有個人利害得失的觀感,他只是站在純屬靈的立場上,帶領在難處中的弟兄姊妹,從難處出來。哦,這位神的僕人,他的態度何等清白,他的靈何等純正!這在二千年教會的歷史中,也是何等難能!
【林前三6】「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文意註解〕「我栽種了,」『栽種』使之產生生命;保羅的事工偏重於開荒佈道,到沒有傳過的地方傳福音(參羅十五19~20)。
「亞波羅澆灌了,」『澆灌』是幫助生命長大;亞波羅的事工重在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參徒十八27)。
「惟有神叫他生長,」指生命成長的原理乃出於神的設計(參可四27),並且各別成長的進度也出於神的安排。
按本節原文所用的動詞,『栽種』和『澆灌』都是簡單的過去式,而『叫…生長』卻是過去不完成式,這表示工人的工作都會成為過去,但神叫信徒生長的工作卻不斷的在進行著。
〔話中之光〕(一)只有神使屬靈工作生效,不應注目在無足輕重的工人身上。不但如此,栽種的和澆灌的基本上是合一的,因為沒有了其中之一,工作就無法成功,這是顯而易見的。
(二)栽種的工作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原則並非存在於栽種的人?面,而是在他所撒下的種子?。將種子栽種在土?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這個栽種的人本身不能將生命賦予種子。他只能將種子置於土?。
(三)澆灌是極好的,任何作物要生長發育都不能缺少它。但成長的奧祕是存在於種子本身。它需要被種在土?,需要被澆灌。然而將來收成時所顯露的生命不是在栽種的人或澆灌的人?面。不是泥土,也不是水;生命是在種子?。
(四)本節說出基督徒屬靈生命長進的途徑:外面接受前面弟兄姊妹的栽培與供應,?面靠神生命的大能逐漸長大。
【林前三7】「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文意註解〕「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指傳福音的工人本身,不應在信徒們的心目中佔據太大的份量。
「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指餵養、造就信徒的工人本身,也不值得信徒如此過分的崇敬。
「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信徒們有今日的成就,都應歸功於神。
〔話中之光〕(一)主的僕人本身並沒有帶來生命的能力。既是如此,傳道人之間又為何要彼此嫉妒爭競呢?他們各人應完成分派給他們的工作,在看見主施恩的膀臂時同感欣喜。
(二)神用人作祂的器皿,把祂真理慈愛的訊息傳達給人;不過只有神能喚醒人心接受新生命。只有祂能創造人心,也只有祂能再造人心。
(三)我們應該把一切榮耀歸與神,不應該誇耀人有甚麼長處。
【林前三8】「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原文字義〕「工夫」勞苦,勞碌;「賞賜」工價,工資。
〔文意註解〕「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兩者對於屬神生命的貢獻,都是同樣重要,並不分誰重誰輕。
「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將來』指主再來之時;那時祂將要跟祂的僕人們算賬(參太廿五19)。
『自己的』是在強調個人的責任;工人在工作中一面要有勞苦(工夫)的精神,一面須有個人的責任意識。
〔話中之光〕(一)我們在教會中應該好好服事,但是當我們盡了我那一份的功用,就應該馬上站在一邊,空出地方來給別人;因為身體的首要原則乃是『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
(二)只有神決定『工資』是甚麼,誰多得少得,不是我們過問的事!注意,工價不是按『他的成就』,也不是『與別人比較之下如何』,而是『照他自己的工夫』。
(三)領賞賜是個人的,不是團體的;一個主忠心的僕人,絕不會因別人的不忠心或因團體不好,而影響了他該得的賞賜,因為他所要的賞賜,是要照他自己的工夫而得。這是一項極大的安慰。主的工人無論是在甚麼地方,只要遵照主的意思工作,就必得賞賜。
(四)你的工作沒有效果嗎?不必灰心,因為『知道我們的勞苦在主?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神是叫我們按我們的勞苦(工夫)得賞賜。
【林前三9】「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原文字義〕「田地」農場,耕地;「房屋」建築物。
〔文意註解〕「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指神在人的工作中一同工作(參腓二13)。在達祕的註釋?告訴我們,『與神同工』意思乃是:『神是工頭,我們是小工。』人在神工作上的地位與神不同,小工絕對受工頭支配的。
「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耕種』重在使生命長大成熟,『建造』重在使生命變化更新;『田地』重在長出生命的果子,叫神得著滿足,『房屋』重在建成合適的居所,叫神得著安息。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的事奉是『與神同工』的,這是何等尊貴、有價值的工作。有人說:『沒有神,我們不能作甚麼;沒有了我們,神也不願作甚麼。』
(二)服事的人和被服事的人,都不過是神的器皿,全都出於神,也都屬於神。
(三)這?把『建造』和『耕種』相題並論,說出神的建造,完全是一個屬靈生命中生長的故事。建造的行動,乃是在於『耕種』、『澆灌』;而被建造的光景,乃在於『神叫他生長』(6節)。此外都不是真實的建造。
(四)田?所撒的種子是基督,將來的收成也必定是基督。房屋的根基是基督,此後的建造也必定根據於基督。在神的工作?,人的最好都攙不進去。人最大的責任是合作,不攔阻神的工作。
(五)田地與房屋是我們信徒兩種不同的身分,田地代表生命,房屋代表生活。因為田地是有生命的東西,種子撒下去會生長出來,田地是產生生命的地方,可以代表信徒生命的長大;房屋代表生活的安息,人都願意有個家,家是身心安息的地方。神要在我們身上作兩種工作,一像田地,二像房屋;這兩種工作都要出代價。
(六)『你們是神…所建造的房屋。』房子是個性的代表。沒有地方顯露自己像房子這麼多,這麼清楚。自己的房子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你整個的自己,很自然的揭露了真面目。神的房屋乃是代表神的個性,是怎樣榮耀,怎樣慈愛,怎樣公義。
【林前三10】「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原文字義〕「恩」恩賜,恩慈,使命;「工頭」建築師,工程師,施工總管。
〔文意註解〕「我照神所給我的恩,」保羅意指他原本不配,但神賜恩典和能力,使他能擔此重任,並且有所建樹。
「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聰明』在此意指遵照主的意旨行事(參太七24);『工頭』指首要的工匠,特指對於他所設立的眾教會而言,他是那奠基並指導建造工作的工頭。
「立好了根基,」『根基』是指耶穌基督(11節);保羅是藉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3;二2)在哥林多立好根基的。保羅在這?自稱在建造的事工上,所作的是奠基的工作。
「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別人』指保羅所有的同工,包括亞波羅在內,但不是特指亞波羅;『在上面』指在根基之上。
「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各人要謹慎』乃是對所有同工一般性的警告和勸勉,並未針對某些同工(如亞波羅或磯法)。這?的重點不是在勸勉同工一起來從事建造,而是在提醒同工『要謹慎怎樣』建造。
〔話中之光〕(一)事奉神的人若能和保羅一樣,清楚看見工作是屬於神的,連我們工作的指示和能力都是從神而來的,這個看見可以減輕我們的過分憂慮,同時也令我們覺得這個工作的尊貴。
(二)選立根基並不是我們的責任,因為根基已經立好了,沒有人能再立別的根基,或從別處開始。無論甚麼時候,當人接受基督,基督一進入他的生命?,這根基就立定了。在這根基上,神的兒女站穩在其上,並須繼續往上建造。但現在的問題乃是看我們在上面加上些甚麼。
(三)我們若要在這根基上建造,就必須謹慎,否則我們可能建造出一無所值的東西。而我們所建造的,乃是房屋(參9節),就是團體的殿(參16~17節)──教會,以及信徒個別的殿(林前六19),一面供神居住,一面也彰顯神。
(四)我們整個生活和工作都是一個建造的工程,這工程將來都要在神的面前接受考驗。
(五)每一為主的工人,都要謹慎我們所建造的,認清楚如果我們只唱獨腳戲,只傳講真理的片面,並為此分爭結黨,是愚不可及的,終將喪失整個工程的榮耀。
(六)『別人』和『各人』乃非限定的一般性用語,這表示不但指主的工人,也可指一般信徒;建造的責任不僅是在主工人的身上,教會中的每一個人也都應當在建造的事工上,擺上自己的一份(參弗四16)。
【林前三11】「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文意註解〕「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是建造教會的惟一根基(參太十六16~18);這個根基也是其他的使徒和先知所共立的根基(參弗二20)。
「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別的』福音就不是福音(參加一6~7),『別的』根基就不是根基;一個不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教會,就不是基督的教會。
〔話中之光〕(一)我們基督徒,惟一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無論我們的生活、工作、聚會、事奉,都必須投靠主,讓主托住我們;否則就是全然虛空。
(二)『教會』是一個有生命的建築物,一所活的靈宮(彼前二5)。只有這位永活的基督可以作她的根基,所以教會應該全然倚靠耶穌基督,不倚靠屬物質的財產、權勢。
(三)我們的整個信心之事實,和整體的信仰,都是建立在耶穌基督上面。
(四)根基既是耶穌基督,在上面建造的還該是耶穌基督;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也沒有人能用別的材料建造,只能用基督。
(五)請記得,神創造夏娃的原料是亞當,神建立教會的根基是基督,出於人最好的道德善義都不能攙雜絲毫。神的工作就是你得先讓神作進去,然後神借你在聖靈?作出來,這纔能造就教會。
(六)我們不能在基督之外建立『基督教』──善行、人本主義、社會服務、愛心救濟等等,都不能作為建造教會的根基。
【林前三12】「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蓚在這根基上建造,」
〔文意註解〕「若有人用金、銀、寶石,」『金銀寶石』指有屬靈的價值,高貴且耐久,又經得住神的審判和試驗的工作成果。
在聖經中,金表徵神的性情,銀表徵基督的救贖,寶石表徵聖靈的變化工作。
「草、木、禾蓚,」指沒有屬靈的價值,低賤且不能耐久,又經不起火的試驗(參13節)的工作成果。
草木禾稭是指著出乎人自己的:人的榮耀像花草,人的性情像木頭,人工作的結果像禾稭。
「在這根基上建造,」表示建造的根基並沒有錯,都一樣是在基督之上建造,但問題在於建造的材料正確與否,就顯出差異。
〔話中之光〕(一)金是代表出於神的,是神的工作;銀是代表救贖,是主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寶石是代表聖靈的工作,是聖靈用啟示將神的生命組織在人的?面,將神和人打成一片,這是我們今天主觀的經歷。
(二)金子是指神的性情和神的榮耀,銀子是指基督救贖的工作,這些乃是神所算得數的材料。不僅是我們所傳講的,更是我們所是的。不是道理,乃是藉著神的命令,神的試驗和聖靈忍耐的工作,將基督的性情作在我們身上。出於神的工作,乃是那些經過十字架的。
(三)寶石是一種化合物,在化合的時候,必須經過高熱度的燃燒,然後再經過匠人的手雕刻,才成為發光的寶石。神在信徒身上組織的工作,也是這樣:一面神用各樣的環境,像烈火一般燒他;一面還得經過神手的雕刻──藉聖靈的啟示將不要的除去,將要的留著──然後才能發光榮耀。
(四)寶石往往是在憂愁和患難中形成的。祂使我們『經過水火』,才把我們帶到祂豐富之地(詩六十六12)。
(五)有價值的、永恆的建造是指能發展、運用一切包括在耶穌基督?的事物。
(六)金銀寶石都不是長在地面上的東西,這些都得往深處去發掘,才能得著;草木禾稭都長在地上,要得著是容易的。所以,凡從?面深處生出來的,在?面蘊蓄著生出來的,就有神的工作在?面;凡憑著肉體就能作的,那一個是出乎人自己的,就沒有價值。
(七)比方講道或傳福音,有的人需要在神面前等候、仰望,是在神面前有了負擔才作的,好像是懷了胎從?面生出來的,這就是金銀寶石的工作。有的人因為頭腦快,口才好,事情記得多,所以他能站起來就講,所以他工作很忙,但這在神面前是草木禾稭,沒有屬靈的價值。
(八)這六樣材料共分成兩類,代表兩種信徒或傳道人的生活:一種是實在的,一種是虛假表面的。這也可以代表兩種事奉:一種是永存的,經得考驗;一種是暫時的,經不起考驗的。
(九)草木禾稭是指著屬人的和屬肉體的東西,包括那些凡俗的、平常的、容易的,並且是賤價的,也是易毀滅的。草,今天可以使地看為美麗,但明天它在那?呢?人的智慧可能使我們領會一些聖經的道理;天然的口才可能有吸引人的能力;情感可能可以左右我們的生活;感覺好像可以給我們引導,但是這些對我們的靈命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十)在我們的工作?,有太多的成分不是憑著祂的旨意和目的,而是憑著我們自己刻變時翻的感覺,甚至許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好像糠粃和禾稭,被風吹散一樣。情緒好的時候,我們可能大發熱心,但稍遇逆境,我們就完全繳了械。我們必須知道,有一天火要證明,憑情緒或奮興的工作,對神來說是沒有用的。當神有命令,不管我們有沒有感覺,我們必須學習照著去作。
(十一)那無用的建造是甚麼?就是一切限制、牴觸有關耶穌基督的永恆真理之事物。任何教導若使基督徒懷疑福音的權柄,和主的旨意,以及主的愛,降低祂在我們心中的地位,那都是無價值的建造。那是草、木、禾稭的建造。
(十二)保羅在這?所想的,不是錯誤的材料,而是不充分的材料。有的傳揚給人的是柔弱沖淡了的基督教;有的是片面的,側重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缺乏平衡;有的彎曲了的真理,即使這最偉大的事,也給彎曲了。
【林前三13】「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文意註解〕「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那日子』顯然是指基督再來之日,審判之日(參帖前五4;來十25);『它』字可指各人的工程,也可指那日子;『表明出來』意指真相大白、無所遁形。
「有火發現,」指神的審判。
「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意思指人的工程必須經過如火那樣的考驗和審判(彼前一7)。
〔話中之光〕(一)建造的工程不只是看今天的果效,而且要看能否存到主來。
(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有時候用火來喻作神的話(參賽五24;耶廿三29)。將來神的話要在基督審判台前用來試驗我們的工程,今天卻是我們可以認識掌握的。如果我們根據聖經的教導來建造,到那日我們的工程就能夠存留了。
(三)在這?,時間是一個因素。在神的光中,有些東西,不需等待火來燒就會自行消滅的。乃是那些能存留下來,經得起神在時間?試驗的東西,才有真正的價值。
【林前三14】「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原文字義〕「賞賜」工價,工資。
〔話中之光〕凡出於天然的,都要被燒盡,只有出於基督復活生命的,才能存留到永遠。
【林前三15】「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經過的一樣。」
〔原文字義〕「受虧損」賠上,放棄,丟掉。
〔文意註解〕「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受虧損』不但指得不著賞賜(14節),而且還要被主懲治(參太廿四51;廿五29~30)。
「自己卻要得救,」信徒一得救就永遠得救,因為我們所得著的生命是神永遠的生命,所以永不會滅亡(約十28)。信徒所作的工程,和所得的生命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雖然得救,乃像從火?經過的一樣,」『像』字表明信徒自己將來並不是真正經過火的焚燒,但卻有像被火焚燒般痛楚的感覺。
【林前三16】「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頭嗎?」
〔文意註解〕「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豈不知』含有輕微怪責的意味;『你們』不是指個別的信徒,因『神的殿』原文為單數,故此處是指教會乃是神的殿(參弗二21)。
『殿』字原文是指聖所,表明教會神聖不可侵犯的性質。保羅看教會為一個共同的整體,並且是何等聖潔尊貴的。
「神的靈住在你們?頭嗎?」『你們?頭』在此指教會中間。
〔話中之光〕(一)我們是否讓神的靈非常自由地住在教會?面呢?是否常因體貼肉體的偏見、嗜好,和屬世的理想與誇耀,阻礙了聖靈的自由?
(二)教會是聖靈的殿,是神的靈的居所,不該體貼自己的私慾而分門別類,應當順從聖靈,讓祂在他們中間運行。
(三)我們就是神的殿。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也像神的聖殿?的光景。外院有許多人宰牛宰羊獻祭,真是忙,但至聖所?卻很安靜。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外面雖然很忙,但是在靈?一點都不被攪動。
【林前三17】「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原文字義〕「毀壞」敗壞,受損。
〔文意註解〕「若有人毀壞神的殿,」意指若有人分裂神的教會,或導致教會失去見證。
「神必要毀壞那人,」『毀壞』不是指滅亡,乃是指那人必要招致嚴重的刑罰。
「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意指教會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歸神為聖的。
〔話中之光〕(一)教會的標記是愛弟兄。損害那愛的,就是損害教會,因此損害了神的殿。
(二)教會是殿,如果把殿分成幾個不相連的支架和牆,就不能端正堅固地站立得穩;教會最大的弱點乃是分裂。分裂會毀壞教會。所謂毀壞教會的意思,就是毀壞教會屬靈方面的見證,毀壞教會在基督裡合一的和諧。
(三)神的殿既是聖的,就我們用來建造的材料、方式也必須是聖的。人若在神的話中掺入己意,用天然的能力事奉,或把世界的成分帶進教會,這就是毀壞神的殿。這等人必要受到神的懲罰。
【林前三18】「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
〔文意註解〕「人不可自欺,」原文是現在命令式,表示當時他們實在有人正在自欺,保羅要他們停止這種情形。而他們的『自欺』,就是『自以為有智慧』。
「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不少哥林多信徒自以為有智慧,追隨自己喜歡的領袖(參林前四6),導致教會的分裂,所以保羅再次強調世俗智慧的無用(參林前一18~29)。
注意,按原文『你們中間』之後緊接著『在這世界』,這兩個互相對立的詞放在一起,饒富意味;許多哥林多信徒看似在教會?,實則活在世界?,行事為人採用世界的原則。
「倒不如變作愚拙,」意指醒悟過來,離棄人的智慧,不再『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這?的『倒不如』,乃是清楚地建議他們要取代前句的『自以為』。
「好成為有智慧的,」這個『智慧』是指真智慧(參林前二6)。
〔話中之光〕(一)世界的智慧常陷人於自欺;有了世界的智慧,常會輕看屬靈的智慧。屬世的學問有時會成為靈性上的攔阻,使人得不到屬靈的智慧。
(二)古語云:『人無知,又不知道他的無知,是一個愚夫;應當避開他。人若無知,自知他的無知,是一個聰明人;應當教導他。』唯一成為聰明的方法是認識我們的愚拙;唯一達到學問的途徑是承認我們的無知。
(三)自滿的人是無法教導的。柏拉圖說,『最聰明的人知道他缺欠的很多,因此努力追求智慧。』
(四)人若要有真正的屬靈見地,必須與世俗智慧的價值觀念背道而馳。換句話說,人若想獲得真正的屬靈悟性,就必須成為世人眼中的『愚拙』,撇棄了『這世界的智慧』(參19節),才能得著真智慧。
【林前三19】「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文意註解〕「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世界的智慧完全局限在物質的範疇內,無法超越其界限,看到更遠更深的事;這樣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的(參林前一20)。
「如經上記著說,」下面的經文引自伯五13。
「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聰明反被聰明誤;人以為屬世的智慧是萬能的,要用屬世的智慧來了解屬靈的事,結果反因自己的聰明,誤解屬靈的事。
〔話中之光〕(一)所有自逞聰明的人,都是活在自欺?面,人若不接受基督作智慧,他一生的道路難免陷阱重重,所有的生活和工作都陷入撒但的圈套中。
(二)人的詭計只能欺騙人,不能欺騙神。
【林前三20】「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原文字義〕「虛妄的」無效的,徒然的,不會結果的。
〔文意註解〕「又說,」下面的經文引自詩九十四11。
「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智慧人』指普通有屬世聰明的人;『虛妄』形容人的智慧的短暫,沒有永存的價值(參詩九十四11),卻虛誇狂妄。
這?的意思是,神知道人人心中的意念,沒有任何事可以瞞得過神,並且神也知道人的意念是虛空毫無價值的。
〔話中之光〕屬世智慧囿於有限的物質境界和有限的生命才智,無法進入永恆,因而人的許多理想只不過是虛幻的美夢,是不能實現的,最終還要滅亡。
【林前三21】「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
〔文意註解〕「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拿人誇口』即以跟從某位領袖為榮耀。這種崇拜領袖的心態,乃是分裂教會的主要因素。
「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萬有』指包括一切主的工人、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在的事、或將來的事(參22節)。教會在基督?所要承受的,真是無限量(參羅八32)。
〔話中之光〕(一)屬肉體的人炫耀被造的人,屬靈的人卻誇耀造物主。
(二)基督徒應當認識:基督?的一切遠超過世界的一切。基督徒拿世界的智慧和渺小的人為誇口,無異於自貶身價,因在基督恩典下,『萬有全是你們的』,而我們又是屬基督的(參23節),理當以基督為誇口,就不至於分別輕重,各不相合了。
(三)教會既與耶穌基督一同承受萬有(參弗一10~11),只能以比萬有更偉大的主誇口,不該再分彼此,各自拿人誇口了。
(四)高抬任何主的工人,並不能給自己增添甚麼益處,反而招來虧損。無窮的寶庫原是屬於信徒的,竟自己甘願為那工人放棄了。
(五)把自己與黨派認同,無異把自己放在奴隸的地位;而事實上信徒應當是萬有的主人,並不隸屬於任何人或團體。
【林前三22】「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
〔文意註解〕「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他們代表所有主的工人;主的工人是屬於他們所服事的人──信徒與教會。
「或世界,或生,或死,」對於為主活著的信徒而言,『世界』是為我們而存在;而如果我們真是活著就是基督的話,死了就仍然有益處(參腓一21)。
「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教會在基督的承受,不限在今生的範疇。
〔話中之光〕(一)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以為他們是『屬保羅』、『屬亞波羅』的(4節),保羅卻說他們反而是屬於信徒的;可見神的工人,無論他的恩賜多強,功用多大,都是為著教會的,屬於教會的,並無任何特別的地位,超越在教會之上。
(二)主的工人再怎樣有工作成效,也不能與保羅的成效相比;主的工人再怎樣有口才,也不能像亞波羅那樣有能力(徒十八28);主的工人再怎樣偉大,也不能大過彼得;而他們都是屬於教會的,怎麼今天竟有主的工人成了教會的主人呢?
(三)有人稱本節是『神兒女的財產清單。』神的僕人是我們的,他們既是屬我們的,如果我們自稱是屬於他們任何一個,就是愚不可及的了。此外,世界也是我們的。我們既與基督同作後嗣,有一天就要擁有這個世界。
(四)『生』是我們的,意思不是單指在地上的生存,而且是最真實圓滿的生命。在基督?的生命,是唯一的真生命。基督既勝過死亡,信徒的『死』就不是噩耗而是『益處』(參林前十五55~57),雖然未信的人視死為絕境。
(五)生命?任何經歷,包括死亡本身,都屬於信徒的,意思是至終必帶來好處。
(六)現今的事以及將來的事全是我們的,這表示萬事都在為那愛神的人效力(參羅八28)。羅伯遜曾說:『對參與神救贖萬民計劃的人,在軌道上運行的眾星也為他拼搏。』
(七)保羅在這?沒有提過去,也許過去不是我們的責任,也無能為力。現今與將來則不同,是屬於信主的人的;能與神的計劃歡然合力。
(八)在教會中分門結黨的人,乃是放棄他可以享用萬有的權利,而將他的力量和全心,投注在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把自己囿於人生的小的圈子?,真是愚不可及!
(九)無論哪一位神的工人,只要他真有出於神的一份恩賜,都該普遍接受;但絕不可因著接受某位工人的供應太多,甚至在靈?覺得,或在行動上顯出,自己是歸屬這位工人,這便反客為主了。
【林前三23】「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
〔話中之光〕(一)廿二、廿三節讓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一個次序:第一是神,第二是基督,第三是教會(信徒),第四是工人。
(二)教會若歸屬於某一個神的工人,就會失去了教會在元首基督面前直接的歸屬──『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和獨立的主權。
(三)信徒要有事奉的生活表現,配得上稱為『屬基督』的;他們的生活要印證他們的身分。
── 黃迦勒《哥林多前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6%201Cor/46CT03.htm
新增日期: 2008/03/0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哥林多前書第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