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字級:
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注釋
哥林多後書 第11章
【林後十一1】「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的。」
〔原文字義〕「寬容」忍受,包容,容納;「一點」較小的,不多的;「愚妄」無知,狂妄。
〔文意註解〕「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愚妄』是指一個人必須作一些自己不想作或會令自己不快樂的事;保羅為要將他的事工與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的事工相比,被迫要提及自己的出身、經歷和成就,這樣作乃是一種自誇,而不是指著主誇口;又好像是自己稱許,而不是主所稱許(參十17~18),難免看來是『愚妄』的行為。
「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的,」這是指哥林多信徒已經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顯出顧念保羅的熱心(參七7~11)。
〔話中之光〕(一)自誇乃是愚妄的行為,基督徒宜盡量避免自誇。
(二)基督徒雖然不宜顯揚自己的資格和工作成就,但如果是為著主的見證,或是為了帶領別人對主的工作有正常的認識,也不必過度隱藏自己。
【林後十一2】「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
〔原文直譯〕「因為我以『神的妒愛』妒愛你們,我原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如同把一個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
〔原文字義〕「憤恨」嫉妒,忌恨,妒愛,熱心,焦急;「許配」使結合;「貞潔」潔淨的,純潔的,聖潔的。
〔文意註解〕「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憤恨』在原文是指因愛而不能容忍對方不正常光景的嫉妒,故可稱作『妒愛』;『神那樣的憤恨』按原文是『神的妒愛』。保羅所無法忍受的不是他被哥林多信徒捨棄,而是他們中間有些人受了假師傅的迷惑,以致丟棄了對基督該有的純潔信心,令他為神起了一種又愛又妒的感覺。
「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許配』原是指一位父親同意將自己女兒婚配給人,因此保羅在此是以屬靈父親的身分對待哥林多信徒們(參六13;林前四15)。哥林多信徒本來不認識基督,乃是由於保羅到他們中間傳福音,使他們和基督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貞潔的』指存心與行為都純潔,不被別的人事物所玷污;『童女』指信徒在主再來之前的身分,除主之外別無愛慕;『獻給基督』在新約聖經?,基督常被描繪為新郎,教會則為新婦(參太九15;約三29;羅七4;林前六15;弗五23~32;啟十九7~9;廿一2)。
〔話中之光〕(一)每一個神的用人,應當和神有親密的交通,以致在感情上和神聯結為一,能夠讓神藉著他們去發表祂的感覺。
(二)傳道人自己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和得失算不得甚麼,要緊的是引導信徒與基督發生直接的關係,使他們愛慕基督。
(三)基督徒活在世界上乃要像一個童女,貞潔自守,不可貪愛基督之外任何的人事物。
【林後十一3】「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
〔原文字義〕「偏於邪」敗壞,毀壞,使枯萎;「純一」單一,單純,不混雜;「清潔」純淨,潔淨,廉潔;「詭詐」機巧,詭計;「誘惑」引誘,欺騙。
〔文意註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心或偏於邪』指心思受了敗壞,以致產生不正常的光景。
「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純一清潔』指單純、專一、純潔、誠實;心思受到敗壞的結果,就會在基督之外有所愛慕,也就失去了向著祂所該有的純一和清潔的心。
「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蛇』指那古蛇,就是魔鬼撒但(啟十二9);魔鬼用詭詐的話迷惑始祖夏娃,使她的心受到敗壞,一面懷疑神的心意,失去對神所該有純一的心,一面對知識善惡樹的果子發生好感,失去對神所該有清潔的心。
〔話中之光〕(一)蒙恩的人乃是許配給基督的,最重要的,就是向祂有一顆『純一清潔的心』,像童女那樣的『貞潔』(2節)。假如我們受了撒但的『誘惑』,在基督之外貪戀世界,就要惹起神的『憤恨』(2節),那我們就有禍了!
(二)神乃是忌邪的神(出廿5),祂所最忌恨(2節『憤恨』的原意)的,就是人失去了『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無論甚麼,只要能奪去我們向基督的絕對『貞潔』(2節),使我們的心偏離基督的,神就認為這是『邪』,祂就最為忌恨。
(三)無論何時,我們的心在基督之外『或偏於邪』,我們已經走上了夏娃墮落的道路。哦,請勿忘記,那古蛇頭一次為人設的陷阱,就是叫人不專一注意那生命樹的基督阿!
【林後十一4】「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
〔原文字義〕「傳」宣佈,宣告,傳講;「受」領受,接待,拿取;「得」接受,接納,承受;「容讓」寬容,包容,容納。
〔文意註解〕「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另傳一個耶穌』指他們所傳的耶穌不是完全照使徒所傳講的(即不照聖經所啟示的),乃是經過更改而走了樣的耶穌,比方:耶穌是聖人,但不是神成為人(參約貳7);耶穌是受造之物中首生的,祂不是創造者(參西一15);耶穌是神,但祂是低一級的神,不能與那獨一的真神相提並論;耶穌是精神復活,祂的肉身並未復活;…等等。
「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另受一個靈』指所受的靈,其表顯與真正的聖靈有異,比方:叫人受奴役,仍舊害怕(參羅八15);叫人對屬靈的事一竅不通(參林前二12);叫人膽怯、懦弱、恨惡、不守規矩(參提後一7;林前十四32~33);叫人不聽從真理的教導(參約壹四6);…等等。
「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另得一個福音』指把福音的內容稍加修改,以迎合世人的口味或自己的見地(參林前十五1~2;加二6~9)。
「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這是一種反諷的話,指責他們竟然會毫不加分辨地接納那傳異端者;保羅的意思是說,你們的心態如果真是那樣的寬宏大量的話,為甚麼對我保羅卻又是那樣的心地狹窄呢(參六12)?
〔話中之光〕(一)我們已經聽過正確的福音而相信得救的人,須要小心提防人來『另傳一個耶穌』,叫我們『另得一個福音』,不是我們以前所得的。連主耶穌自己也說,『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或說基督在那?,你們不要信』(太廿四23);因為假冒的事太多了。求主給我們有智慧,會謹慎鑑別。
(二)凡教會初期使徒們所傳講的教訓,都是出於神的啟示,信徒都應遵守(參徒二42);換句話說,凡是與使徒所傳的教訓有異的,就都是錯誤的(參約貳10)。
(三)另一個『耶穌、靈、福音』,有時候並不是完全不同的,很可能大部分和聖經所說的相同,而僅在一些地方加一點或減一點,結果卻叫性質有了改變,就不是原來的『耶穌、靈、福音』。例如:自由派的人也傳耶穌是神的兒子,但在他們的心目中,所有世人都是神的兒子,都是神所生的,這樣,主耶穌就和一般世人無異。
(四)福音的信息乃是要將人帶回基督面前,叫人對基督產生愛慕。當我們的眼目在基督之外另有專注,或在信仰上加添甚麼,作為我們得救的條件或追求的項目時,我們便是另傳一個福音。
【林後十一5】「但我想,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原文字義〕「最大的」超等的,至上的;「以下」趕不上,次等的,有所短缺。
〔文意註解〕「但我想,」保羅這個想法,不是出於自矜自是,乃是根據他的屬靈知識(參6節)。
「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那些最大的使徒』也是一種反諷的話,指那些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他們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參十12)。
〔話中之光〕(一)保羅雖小(保羅原文意即小),卻自認『一點不在那最大的使徒之下』。這是因為他有一套並『不粗俗』的『知識』(6節),就是他對豐滿基督的認識──『我深知基督的奧秘』(弗三4);在這方面,使徒中實在難得有人超過他。所以人真實屬靈的份量,就在他對基督的真實認識。
(二)按著保羅得救以前的光景來說,他原是不配稱為使徒的,所以他自稱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9);但按著他得救以後的光景來說,他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要緊的,不是我們得救以前如何,乃是得救以後如何。
(三)今天有太多的基督徒注重傳信息的人過於信息本身,以致盲目崇拜『那超等的使徒』(原文),凡是他所傳講的信息,都不加分辨地囫圇吞棗;其實,傳信息的人遲早都會過去,惟有有價值的信息才會長存。
【林後十一6】「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知識卻不粗俗。這是我們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的。」
〔原文字義〕「粗俗」外行的,不學無術的;「知識」外面客觀的知識。
〔文意註解〕「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指他傳道時並未運用希臘哲學家辯論時的演說技巧,也不引經據典及使用動人的辭令(參十10)。
「我的知識卻不粗俗,」保羅因神特別的啟示,而深知基督的奧秘(參弗三3~5;加一16)。
「這是我們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的,」『凡事』指一切的生活、為人、言語、舉止和處事;一個人知識水準的高低,可從他的行動顯明出來。
〔話中之光〕(一)傳道人的言語措詞固然重要,但言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更為重要,文雅動人的言詞,若不配上屬靈的思想內容,就沒有甚麼價值。
(二)屬世的教師注重教導的方法,屬靈的教師注重教導的內容;屬世的教師想要吸引人注意他們自己,屬靈的教師想要吸引人注意所傳的信息。
(三)傳道人的身教更重於言教;一個主的僕人,若不能將他所得的屬靈知識,先在自己身上實行出來,就恐怕不能給別人多大的屬靈幫助。
【林後十一7】「我因為白白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這算是我犯罪嗎?」
〔原文字義〕「白白」無故地,沒有報酬;「卑微」降卑,削平;「高升」高舉,抬高,使超過。
〔背景註解〕「我因為白白傳神的福音給你們,」當時的旅行哲學家和宗教教師,通常都會向聽眾收取費用,作為對他們『專業』服務的報酬。
〔文意註解〕「我因為白白傳神的福音給你們,」保羅傳道不收費用,卻成為敵人毀謗他的另一藉口,說他所傳的必是毫無價值。
「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當時無論是在教會中或是世界上,都以供應財物給傳道人或教師為一種尊敬的表示,稱之為『敬奉』(參提前五17),故保羅白白傳福音而不收取供給,乃是『自居卑微,叫人高升』的行為。
「這算是我犯罪嗎?」為對方設想,而打破慣例,難道是一種犯罪的行為嗎?若是不然,哥林多信徒又甚麼鄙視保羅而尊重假師傅呢?這是令保羅不解的地方。
〔話中之光〕(一)今天在基督的教會中,認為專職受薪的傳道人才具有專業知識的資格,至於那些帶職事奉主的人,常不被一般信徒所重視,這種以外貌待人的風氣,與世俗無異,真是令人痛心!
(二)為主犧牲自己,捨棄合理合法的權利,並不一定能換取別人的尊敬與讚賞,反而可能受到誤解與輕視,這就是背十字架跟從主的真諦。
(三)一個向主忠心的工人,應當甘心忍受別人所給他的委屈,處處都為著神兒女的屬靈好處著想,才算是『自居卑微,叫別人高升』。
(四)服事神是不計算代價的,我們也不該為著得人的代價而服事神。事奉神的人,不該用得著人多少的尊重,來衡量自己工作的屬靈意義和價值。
【林後十一8】「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
〔原文字義〕「虧負」剝奪,掠奪;「工價」糧餉,錢糧;「效力」服事,事奉,供應。
〔文意註解〕「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別的教會』指關心保羅的事工,甘心樂意供給財物以支持他生活上的需用,例如在腓立比的教會就曾如此一再的供給他(參腓四15~16)。注意,這?的『教會』是複數詞,故不只腓立比教會供給保羅,還有別的教會也參與其事。
「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取了工價』並非指保羅在別地傳道曾有收取費用的事(參7節);乃是說他接受他們的財物奉獻,有如工人得工價,是理所當然的(參提前五17~18;林前九1~11)。
〔話中之光〕(一)主的工人雖不主動索取酬報,但也不推拒教會和信徒們的奉獻;財物授受的事,都要透過神而為,就會顯得自然而美好(參腓四15~20)。
(二)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五18)。一般信徒應當顧念到主工人的生活需用,主工人也應當接受正當的供給。若以為服事主的人必須生活清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三)傳道人應當清楚瞭解所服事的教會的屬靈情況,才能據以有正確的應對。
【林後十一9】「我在你們那?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
〔原文字義〕「缺乏」有短缺,耗盡了,趕不上;「累著」使麻木;「補足」填滿,使充滿;「謹守」看守,守住,防守。
〔文意註解〕「我在你們那?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缺乏』指養生和事工上的需用不足;『累著』指成為別人錢財上的負擔。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時,曾因缺乏養生之物,被迫不得不一面傳道,一面製造帳棚(參徒十八1~4)。
「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指馬其頓省各地教會派弟兄們帶著財物前來接濟保羅,特別是腓立比教會(參腓四15)。
「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謹守』在此特別指接受錢財方面的事;『我向來凡事謹守』意指我向來不隨便接受你們錢財上的幫助。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不但要親手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三10~12),並且還要顧到自己的親人,以免累著教會(提前五16)。
(二)真實愛信徒的工人,盼望信徒能專心在他所教導的道理上,而不必分心去理會物質的供應。
(三)無論是傳道人或是一般信徒,在錢財授受的事上,都要謹守,以免基督徒的見證受到玷污。
【林後十一10】「既有基督的誠實在我?面,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阻擋我這自誇。」
〔原文字義〕「誠實」真理,真實,實際;「阻擋」塞住,堵住。
〔文意註解〕「既有基督的誠實在我?面,」『基督的誠實』指基督生命的特性是誠實實在的,在祂只有一是(參一19~20);這生命不僅活在保羅的?面,並且從他?面活出來,使他誠實說話、作工,絲毫沒有詭詐的動機和手段。
「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阻擋我這自誇,」『亞該亞』乃哥林多所在的省份;保羅在那?住了一年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故他在錢財授受方面的清白,乃是有目共睹的。
『無人』指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而言,並非指亞該亞全部居民;『我這自誇』就是誇耀他在錢財上的謹守(參9節)。
〔話中之光〕(一)保羅有『基督的誠實』在?面,所以人雖誤會他,神卻『知道』他。同樣的,我們行事為人,若本乎心中基督的誠實,就無懼乎人的誤會,而能向神坦然。
(二)『保羅的自誇』,乃因有『基督的真實』(原文另譯)在他?面。是的,凡?面有基督的實際的,就能剛強作見證;似乎是『自誇』,卻是?面基督實際的具體彰顯。
【林後十一11】「為甚麼呢?是因我不愛你們嗎?這有神知道。」
〔文意註解〕「為甚麼呢?」意指我為甚麼不接受你們哥林多信徒的錢財供給呢?
「是因我不愛你們嗎?」難道會是由於哥林多信徒不信任保羅,叫他對他們深感不快,因此拒絕接受他們的供應嗎?不是。
「這有神知道,」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愛心,不適合用言語來自我表白,只好請出神來作證人,因為神是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二23)。
【林後十一12】「我現在所作的,後來還要作,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
〔原文直譯〕「…(免得)被人看出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跟我們一樣。」
〔原文字義〕「斷絕」砍斷,砍下來;「機會」把柄,由此策動。
〔文意註解〕「我現在所作的,後來還要作,」『現在所作的』指他白白傳神的福音給哥林多人(參7節)。
「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那些尋機會人』指假使徒,他們一直在尋找抓住保羅的把柄和的藉口。由此可見,保羅所以不肯接受哥林多信徒在錢財上的接濟,除了他們並未完全信任保羅,叫他覺得為他們的益處著想而礙難接受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一些外來的假使徒混入哥林多教會,一直在尋找抓住他的把柄和藉口。
「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這句話在原文的意思與中文和合譯文剛好相反,原意是不叫他們得著機會誇口說他們所作的跟使徒保羅也是一樣。保羅的意思是說,他為著要讓哥林多信徒能分辨真假使徒,就定意繼續不接受哥林多信徒的供給,以顯明他與那些假使徒有所分別:(1)保羅接受教會供給的原則是教會從神得著感動,自動自發樂意供養他,否則他就自己製作帳棚養生(參徒十八3);(2)保羅還有別處的教會主動派人前來接濟他(參8~9節),而他們只能到處靠收費維持生計。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行事為人的準則,就是要持守基督的見證,凡有助於見證的,就可以放心去作;凡有損於見證的,就不該作。
(二)我們應當謹慎行事,不給那惡者任何把柄和機會,以免羞辱主名。
【林後十一13】「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
〔原文字義〕「假使徒」不是真的使徒,假冒的使徒;「裝作…模樣」變形作,改裝成。
〔文意註解〕「那等人是假使徒,」『那等人』指尋找機會的人(參12節),就是尋找保羅的把柄的人;『假使徒』原文複數詞,他們可能自稱是受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到各地傳道的使徒,但由於他們所傳的耶穌和福音,與保羅所傳的不同(參4節),故保羅稱他們是假使徒。
「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行事詭詐』原文為詭詐的工人,指他們?面的實際本質是詭詐的;『裝作』表示他們外面的行為是偽裝、假冒的;『基督使徒的模樣』指外表看起來,與基督的使徒一模一樣。
〔話中之光〕(一)我們要辨認一個傳道人是否真假,不能單看他的外表和行事,乃要看他?面的本質如何。
(二)在屬靈的事上裝模作樣,很難從外表看出來,因此神的兒女應當靈?清明(參提後一7原文),才能知所分辨。
【林後十一14】「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
〔原文字義〕「不足為怪」不希奇,不值得驚訝;「撒但」對頭,敵對者,控告者;「光明的」光,明亮。
〔文意註解〕「這也不足為怪,」意指我們若曉得他們背後的操縱者乃是撒但,也就不會引以為怪了。
「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撒但』乃是魔鬼的別稱,牠原是神所創造的天使長,地位在所有造物之上,但因高傲而背叛神,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離開原位,成了神的對頭撒但(參賽十四12~14;啟十二4);牠為要迷惑、欺騙神的子民,常裝作光明的天使,使人不知不覺陷入牠的詭計。
【林後十一15】「所以牠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著他們的行為。」
〔原文字義〕「差役」僕人,執事;「仁義」義,公平,公義。
〔文意註解〕「所以牠的差役,」『牠』指撒但(參14節);『牠的差役』保羅在此把那些假使徒明指是撒但的差役,他們表面上好像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使者,實際上他們所作的證明他們是受撒但的驅役,乃是魔鬼的使者。
「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倘若他們有甚麼好行為,叫人誤以為是『公義的差役』(原文),也不算是希奇古怪的事。
「他們的結局必然照著他們的行為,」裝出來的『行為』當然瞞不過神的眼睛,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二6),因此他們的結局必然悲慘。
〔話中之光〕(一)所有的假冒,都是撒但的原則;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14節),『牠的差役』,也『裝作仁義的差役』。但最終基督的審判,要『照著他們的行為』,顯明『他們的結局』。但願公義的基督,在教會中審判一切出乎撒但的假冒!
(二)一般的信徒恐不容易分辨真假工人,因此教會的長老應負起分辨的責任(參啟二2;徒廿28~29),以免將主的羊群送進狼吻。
【林後十一16】「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
〔文意註解〕「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愚妄的』意指不學無術的蠢笨人;雖然保羅被迫自誇來為他自己辯護,顯得好像是愚妄的(參1節),但其實他並不愚妄,哥林多信徒不應把他當作愚妄人看待。
「縱然如此,」指他們即或真的把保羅當作愚妄人看待。
「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哥林多信徒最低限度也應當如同接納愚妄人一樣,忍受保羅在此所說看似自誇的話。
【林後十一17】「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乃像愚妄人放膽自誇;」
〔文意註解〕「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奉主命說』按原文是『按照主說』;保羅在此對哥林多信徒所說的話,在正常的情形下,並不是按照主說的,意即不是在主?所該說的。然而,為著改正哥林多信徒不正常的態度和想法,保羅被迫不得不說,因此,這些話對我們來說,也是主的話(參林前七25,40)。
「乃像愚妄人放膽自誇,」保羅原本反對自誇的行為,視自誇為愚妄(參十17~十一1),但如今卻又不能不自誇,因此好像是愚妄人『放膽』逾越規矩說話。
〔話中之光〕連保羅也承認,自誇乃是『愚妄』的事;但他是為著愛哥林多人,為要幫助他們,所以被逼如此,實在他是不得已的。這事教訓我們:(1)保羅為著幫助弟兄,寧願犧牲自己的操守;正如寡婦為著撫養兒女而改嫁一般,顯出基督捨己的至愛。(2)我們若還以自誇為榮耀,那真是愚妄加上愚妄了。
【林後十一18】「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我也要自誇了。」
〔文意註解〕「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好些人』指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們;『憑著血氣』指其行為乃出乎肉體。
『既』字是表明事實,含有責怪的意思;那些假使徒在哥林多教會以屬肉體的事為誇耀,而哥林多信徒竟然不加分辨就接受了。
「我也要自誇了,」意指你們既然接受他們那樣的自誇,想必也不會怪罪我的自誇,就讓我用自誇來和他們作一比較,好叫你們能分出真假使徒來。
【林後十一19】「你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
〔原文字義〕「精明人」聰明的,深思的,有見識的;「甘心」喜歡,樂意;「忍耐」寬容,包容,容納,忍受。
〔文意註解〕「你們既是精明人,」『你們』指哥林多信徒;『精明人』指善於分辨是非的聰明人。全句意指你們既然自認是聰明人,應當懂得審察事物的道理:(1)在未審明真相之前,對於兩造當事人應予公平看待;(2)在審斷事物之時,對於兩造的理由應當公正分析處理。
「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甘心忍耐』意指平心靜氣地容讓或容忍;哥林多信徒既然能夠毫無異議地容忍假使徒的愚妄自誇,此刻也當容忍我保羅的愚妄自誇。
【林後十一20】「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
〔原文字義〕「強」奴役,逼使;「侵吞」吞吃,吃盡;「擄掠」拿取,得了;「侮慢」自高,舉起。
〔文意註解〕「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假若有人』雖屬假定的語氣,但仍意有所指,從下文的敘述,似是暗指自稱使徒的猶太人基督徒(參22~23節)。有些解經家認為他們還不至於在教會中如此作威作福、膽大妄為的地步,因此可能是指哥林多信徒從前在尚未得救之時所忍受的光景。但本節所描述的奴役剝奪行為,未嘗不能以屬靈的眼光來加以解釋,而不是按字面實質地奴役、侵吞、擄掠、侮慢和打臉,這樣,『有人』也可指那些假使徒。
『強逼作奴僕』意指以虛偽的道理逼使人畏服,心甘情願地服事他們。
「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侵吞』和『擄掠』重在指用不正當的道理叫人甘心獻上財物,供其花用,這在神的眼中看來,形同侵吞和擄掠。
「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侮慢』和『打臉』重在指利用偏差的道理教訓,來折服人的意志和尊嚴,叫人雖受盡難堪虐待,仍能甘之如飴。
〔話中之光〕(一)主教訓我們,在我們中間不可有人操權管束信徒,誰願為大,誰就要作眾人的用人(參太廿25~26);但實際上在教會中,到處有人高高在上,轄制所託付給他們的群羊,將來主必要審問。
(二)今天也有不少的傳道人利用詭詐的手段,令信眾心甘情願地獻上錢財,名義上是為用在主的工作上,實則大部分流入私囊供其享用,這種行為形同侵吞和擄掠。
【林後十一21】「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
〔原文直譯〕「我羞慚地說,好像我們從前在這方面是軟弱的。…」
〔原文字義〕「羞辱」羞慚,成了低賤;「軟弱」無力的,不健壯的;「勇敢」放膽,冒險。
〔文意註解〕「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這話』是指上節有人勇敢大膽地奴役哥林多信徒;保羅提起這事,只好羞愧地承認,我保羅並不像他們那些假使徒那樣剛強壯膽,反而顯得好像是軟弱的,不敢如此對待哥林多信徒。
「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勇敢』在此指敢於自誇;保羅的意思是說,我雖然不敢像那些假使徒那樣惡待信徒,但他們在甚麼事上敢於自誇,我也能夠愚妄地敢於自誇,為的是叫你們藉此作一分辨。
【林後十一22】「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
〔原文字義〕「後裔」種子,子孫。
〔文意註解〕「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希伯來人』重在指會說亞蘭話、會讀希伯來文聖經的猶太人,他們和只會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有所分別(參徒六1);保羅是生來的希伯來人(腓三5)。
「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以色列人』重在指純血統的猶太種族,他們和撒瑪利亞人有所分別(參約一47;四9);保羅也是以色列人(羅十一1)。
「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重在指他們在神面前的地位,猶太人以身為亞伯拉罕的子孫為榮(參太三9);保羅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羅十一1)。
〔話中之光〕(一)今日在基督教界,相當注重出身名望,諸如:某某神學院畢業,某某大牧師,某某著名傳道人,吸引眾多追隨的人,而大多數跟隨者最後也以失望收場,因為他們所看重的只是空殼子而已。
(二)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惟有?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羅二28~29)。但願我們轉眼注視人?面的基督和生命。
【林後十一23】「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
〔原文字義〕「狂」狂妄,瘋狂;「多」更加,格外,越發;「過重」過度的,過量的。
〔文意註解〕「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他們』指那些假使徒;他們既然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參13節),當然自稱是基督的僕人;『狂話』意指說話好像是不自量力;『更是』表示別人若可以如此自稱,那麼我就更有資格可以誇耀了。
「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多受勞苦』指保羅為作主工,殷勤勞苦(參徒二十35;帖前二9;帖後三8);『多下監牢』聖經雖然記載保羅多次被人監禁,但在寫本書之前,僅明記在腓立比的那一次(徒十六19~29),至於其他的下監都是在寫本書之後(徒廿一30~36;廿三11,31~35;廿四27;廿五4~5;廿八16;提後一17)。
「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保羅在寫本書之前至少被猶太人鞭打過五次(參24節;六5),但聖經並無明文記載;至於他如何屢次冒死,我們也只能從他在下文自述的海難和歷經各種危險(參25~26節)得知端倪。
〔話中之光〕(一)保羅事奉主何等忠誠,他犧牲了一切個人的享受,甘心情願為主受苦、下監、被打、冒死。親愛的弟兄姊妹,或許我們剛蒙主恩,但也當因此受激勵,甘願為主稍微犧牲一些,而走屬天的道路。
(二)受託多,患難就多;患難多,供應才多。看到保羅自述他所遭遇?外各種患難(參24~33節),就不希奇他為何能有如此豐盛而長遠的供應了。『誰苦受得最深,最有可以給人。』誠然!
(三)有些基督教領袖,以計算所得的榮耀,來衡量個人的成就;但主真實的工人,卻以計算他身上的傷痕,來評估自己作主僕人的成果。
(四)屬靈的事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也不能以學問、才幹或其他的事物,來代替十字架的經歷。只有十字架的道路,才能把人引進神榮耀的豐富?。
【林後十一24】「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
〔文意註解〕「被猶太人鞭打五次,」保羅因何故被猶太人多次鞭打,聖經也沒有明文記載,可能是在他信主初期,觸犯猶太人的傳統猶太教規,例如和外邦人一同吃飯,乃是猶太人所忌諱的(參加二12~13)。
「每次四十減去一下,」摩西五經規定鞭打不可超過四十下(申廿五3),因此猶太人的傳統作法便只每次鞭打三十九下,以免過數。
【林後十一25】「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
〔文意註解〕「被棍打了三次,」用棍打乃是羅馬的刑罰,其中的一次是在腓立比(徒十六22)。
「被石頭打了一次,」就是在路司得被打得死去活來的那一次(徒十四19)。
「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聖經中無從查考,僅有的一次是在被押解赴羅馬的途中(徒廿七13~44),但那是在寫本書以後的事。
【林後十一26】「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
〔文意註解〕「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這兩種危險是當時長途旅行的人所經常面臨的。
「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這兩種危險是指當時宗教和政治的迫害。
「城?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這三種危險是指不同的環境因素所帶來的生命威脅。
「假弟兄的危險,」在原本可以放心的教會中,竟還有被假弟兄出賣的危險。
【林後十一27】「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
〔原文字義〕「勞碌」辛勞(指因被迫而不得不勞苦作工);「困苦」辛勞(指因勞動而有的勞累);「飢」飢餓(指因缺少糧食);「不得食」不吃(指因禁戒食物)。
〔文意註解〕「受勞碌、受困苦,」『勞碌』是指勞苦工作而言;『困苦』是指過度疲乏而言。
「多次不得睡,」指因須趕工或趕路而通宵達旦,徹夜未眠。
「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指因缺少食物或出於自願而忍飢忘食。
「受寒冷,赤身露體,」指因隨身攜帶之衣物不足而衣不蔽體,或因衣物被剝而赤身露體。
【林後十一28】「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原文字義〕「掛心」掛念,憂慮;「壓在」壓著,疊在上面。
〔文意註解〕「除了這外面的事,」『外面的事』指身體上所遭受的苦難。
「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掛心』指為別人擔心掛念;『壓』指累積的負擔有如重荷;『天天壓』指從未有如釋重負的一天,因為一個負擔卸去了,又有新的負擔加上來。
〔話中之光〕(一)保羅事奉主,不僅外面受各種苦難,他?面更關切教會的眾聖徒,為著他們在主面前的屬靈長進,天天掛心。他這樣忠心事奉主,真是我們的好榜樣。
(二)使徒保羅正像舊約時代的大祭司,帶著決斷的胸牌到神面前去求問(參出廿八29~30);他肩上擔著的是神的眾教會,胸?懷著的是神的眾兒女。因著他這樣關心神的眾教會和眾兒女,所以眾光之父就光照他,使他明白神在教會中的旨意與道路,寫下適合歷世歷代各地教會所需要的書信。凡是神忠心的工人,也應當有保羅這樣的心腸。
【林後十一29】「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
〔原文字義〕「跌倒」絆倒,跌進陷阱;「焦急」焚燒,被熱火所煉。
〔文意註解〕「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軟弱』在這一段經文(十一29~十二10)中特指受困於肉身的限制,無法事事照所想望的而有剛強的表現說的;就著肉身而言,我們所能承擔的精神負荷都是有限度的,故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軟弱的(參太廿六41),不但保羅也軟弱,連主耶穌也沒有例外(參來五2)。
「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跌倒』指在信仰的真道上受到絆跌,特別是靈命幼稚的信徒較有可能跌倒(參太十八6);保羅在此不是說他也跌倒,乃是說他會為此焦急,這種態度乃是事奉主的人對肢體該有的關心和表現。
〔問題改正〕本節的『軟弱』,並非指信心上的軟弱(參羅十四1)。有些解經家根據下一句的『有誰跌倒』而斷定上一句的『軟弱』必是屬於信心上的軟弱,若果如此,則表示保羅承認每一個人(包括他在內)的信心都會軟弱,這與他一貫的說法互相矛盾(參羅四19;西二7),因此這樣的解釋似乎不妥,實有商榷的餘地。
不過,保羅有可能在此強調他關心別的信徒的軟弱,而在感覺上同情且有分於他們的軟弱(參林前九22)。
〔話中之光〕(一)肉身的軟弱不一定是罪,但不知道自己的軟弱或長久安於自己的軟弱,不肯靠主勝過軟弱,這便是我們的不是了。
(二)『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乃是基督徒彼此間該有的感覺,因為我們原是同一個身體的肢體(參林前十二24~27)。
【林後十一30】「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文意註解〕「我若必須自誇,」這話含示保羅的自誇乃是不得已的。
「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這是因為誇自己肉身上的軟弱(參29節註解),就是承認自己肉身的有限和敗壞,叫我們轉而尋求主的恩典,因此得以經歷基督的能力(參十二9)。
〔話中之光〕(一)人的天性都喜歡誇自己,但是,十字架的工作使人不敢誇自己。
(二)難處本身不就是十字架,但是難處能把人帶到十字架那?,使人認識自己的軟弱,認識自己的無可恃,也無可誇,只配釘死。
(三)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人,都不敢誇自己的所是。誇耀自己所是的人,都不是認識十字架的人,更不是走在十字架道路上的人。
【林後十一31】「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知道我不說謊。」
〔文意註解〕「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保羅在前面一段經文中提到他受苦的經歷(參23~27節),可能有人會認為他在誇大其詞;保羅也提到他受苦的心境(參28~29節),這是外人所無法瞭解的,因此,他只好請神作他的見證人,因為神是真實的(參一18),並且我們心中的意念在祂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2~13)。
「知道我不說謊,」這句話的意思有二:(1)保羅這一段話不但是訴說給哥林多信徒的,也是鄭重訴說在這位無所不知的神面前;(2)這位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神可以見證保羅這一段話句句都是真實的。
【林後十一32】「在大馬色的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要捉拿我,」
〔文意註解〕「在大馬色的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亞哩達王』指亞哩達四世,希律安提帕的岳父,約在主前九年至主後四十年間管轄亞拉伯民族的拿巴提人。大概羅馬皇帝加利古勒曾將大馬色撥交亞哩達王管理,故大馬色曾一度是他的領土。
「把守大馬色城,要捉拿我,」亞哩達王可能順應猶太人的請求,派他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門,要捉拿並殺害保羅(參徒九23~24)。
【林後十一33】「我就從窗戶中,在筐子?,從城牆上被人縋下去,脫離了他的手。」
〔文意註解〕「我就從窗戶中,」古時有些民間的房子就建築在城牆上,故住家的窗戶下臨城牆外空地(參書二15)。
「在筐子?,從城牆上被人縋下去,」『筐子』指大可容身的籮筐(參徒九25)。
「脫離了他的手,」此事發生在保羅得救後不久,約在主後38~39年左右。
〔話中之光〕(一)人要捉拿保羅,他從城牆上縋下才得逃脫;主耶穌被人逼害,祂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參路四28~30)。僕人的道路和主人一樣,但不能大過主人;經歷和先生相同,但總低於先生。讚美基督,祂超越過一切!
(二)地上的門雖然都關了,但神總會給祂所喜悅的人開一個對著天的窗戶;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 黃迦勒《哥林多後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7%202Cor/47CT11.htm
新增日期: 2008/03/0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哥林多後書第1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